為了美國「禁令」緊箍咒,華為已積極在供應鏈進行「去美化」的調整,大舉納入非美供應商,並加速「國產化」腳步。雖近日美廠已重獲供應華為的出口許可,但其供應鏈地位已大不如前,取而代之則是過去在國際名聲不大的中國本土廠,讓新進廠未來營運有望迎來巨大的成長契機。若從智慧型手機各式元件中對美廠依賴程度最高的射頻元件觀察,華為在禁令後所發表的的首款旗艦手機Mate 30系列供應鏈似乎就已有明顯的「去美化」大換血,被市場視為供應鏈重塑的指標。根據十一月初上市的Mate 30 Pro 5G拆解報告,射頻模組中除濾波器使用日本村田產品外,PA、低噪放、開關等射頻核心元件均採用海思設計產品。華為「去美化」方案 效能仍有待提升另在Mate 30系列其他產品的射頻模組中,也可見到中國廠身影,包括唯捷創芯的PA、卓勝微的開關、低噪放元件、信維通信或碩貝德的天線等。由此可清楚看出華為所採取的「去美化」解決方案為海思+國產+日系。不過,對華為而言,Skyworks、 Qorvo等美廠所提供的「PA+濾波器」的模組解決方案,在效能上仍具有一定的優勢,預期智慧型手機高階機種仍會採用美廠解決方案,尤其是耗電的5G手機。根據高盛分析,相較用於Mate 20X 5G 的LTE及5G sub-6 的射頻模組(由海思與亞系廠供應),Qorvo 解決方案的整合性更高,也更為省電,且PCB面積較小,不易壓縮電池空間。預期華為明年上半年的旗艦機型(如P40)有望採用Qorvo的一個射頻模組。由於目前華為只能在離散PA及濾波器方面能夠實現替代,未來將朝三個方向努力來實現更進一步的「國產化」目標。一是藉助「備胎計劃」,大量採用海思產品;二是同村田等日系廠商加強合作,用海思PA及日系企業的濾波器配套,共同開發模組;三是設法規避「PA+濾波器」的模組形式,在系統架構上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案。中國本土廠優先取得進場門票華為已開始開放規格給設計廠商,只要廠商認為產品能夠達到要求,並不存在IP等問題,華為就提供測試的機會。華為的投資部門也在密切調研,尋找有潛力的廠商來扶持,並促成和一些科研所及企業間的合作。在射頻代工方面,華為「去美化」前提下,不會選擇高塔半導體(TowerJazz)及格羅方德的美國廠,而選擇在以色列、日本、新加坡的工廠,海思的低噪放及開關等射頻元件則選擇意法半導體(ST)的法國工廠進行製造。中國代工廠則已經開始與三安集成展開PA代工合作,但目前三安集成的能力離華為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根據大摩的分析,三安集成在主流技術HBT(異質介面雙極性電晶體)良率低於五○%,代工龍頭穩懋(3105)已達九○%以上。綜慧芯光崛起 晉升VCSEL主要供應商除了上述射頻元件外,華為在3D感測用VCSEL(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元件的「去美化」動作也十分積極。現階段華為的VCSEL元件供應商Lumentum已暫停供貨,為此華為選定一家二○一五年新創廠商縱慧芯光(歐菲光投資),提供後續手機VCSEL元件訂單。縱慧芯光本身六吋磊晶生產能力與GaAs晶片製造技術,已逐漸由草創初期的VCSEL元件設計廠商走向試量產的IDM廠。目前是國內目前唯一量產的VCSEL元件廠,已成功打入華為旗艦機種Mate 30 Pro供應鏈,並取代美廠成為主要供應商(前置TOF VCSEL的Tier 1及後置TOF VCSEL的Tier 2),可看出華為「去美化」的積極程度。此外,另一家二○一八年成立、專注於光傳感光源研發的瑞識科技,也有機會在未來進入中國供應鏈行列。其核心技術包括VCSEL光芯片設計、光學透鏡集成、器件級集成封裝、光電系統整合優化,掌握完全自主一條龍的關鍵技術,擁有國內外技術發明專利幾十項。今年八月推出自主研發的全系列高性能VCSEL產品,可為人工智能、身份識別、3D視覺、輔助駕駛、安防監控、特種照明、智慧物流、健康監測等行業客戶提供行業領先的光源產品和具有競爭力的光傳感解決方案。LED廠搶進爭食商機大餅事實上,近期藉由全球IDM大廠(如II-VI、Lumentum及AMS等)陸續收購同業,VCSEL元件市場已從初期的群雄割據,走向大者恆大的局面,將有助VCSEL元件的發展及規格制定上更加完備,提高終端產品應用的市場滲透率。但因VCSEL元件的運行原理與市售LED元件十分相似,主要皆透過 N 型半導體(本體或經參雜後所得較多帶電子之半導體材料)與P型半導體(本體或經參雜後所得較多帶電洞的半導體材料)相互接合後,形成 PN 接面(PN Junction)再通電元件,隨後經過一連串物理變化,最終生成光源。再加上VCSEL元件獲利性較一般紅外光元件發光二極體(LED)高出許多,吸引不少LED廠搶進爭食此商機大餅。雖然VCSEL元件結構相當複雜,材料特性、磊晶層數之要求必須相當高,且需有高難度的磊晶技術才可順利生產,但像是併購美國VCSEL廠Vixar的歐司朗(Osram)與分拆出來的VCSEL代工廠晶成半導體的晶電(2448),憑藉長期針對LED元件投入的技術研發及磊晶能力,轉入生產雷射元件似乎困難不大,對這些製造LED元件的IDM大廠而言,逐漸轉向開發VCSEL元件應用的生產模式,將有助提高公司的獲利能力。從無到有的想像空間 有助股價正向反應對投資而言,與其關注可能流失市佔、獲利下修、評價下修的既有供應鏈,不如花時間追蹤有機會打入品牌客戶供應鏈的新參與者,從無到有訂單對營運貢獻更具想像空間,例如準備與穩懋(3105)及宏捷科(8086)爭食VCSEL代工的晶成,憑藉兩大股東晶電(2448)與環宇-KY(4991)的加持,競爭力不容輕忽。由此可衍生出三種交易策略,一為單向買進晶電、環宇-KY,二為單向賣出穩懋、宏捷科,三為買進晶電、環宇-KY並賣出穩懋、宏捷科的配對交易。晶成主力品項為VCSEL、GaN-on-Si(矽基氮化鎵),分別應用於感測、通訊及功率元件,目前四吋VCSEL月產能約一千至二千片,六吋VCSEL每月約二千片。環宇-KY於十一月初法說會表示,預計晶成六吋晶圓月產能目標擴充到六千片,主要用於3D VCSEL、5G氮化鎵PA(約每月一千片)與BAW濾波器等新產品生產。環宇-KY未來5G BAW Filter產品將投片在晶成六吋晶圓廠,預計最快在明年第二季後量產,3D VSCEL則在明年第二季放量。環宇-KY也將運用自有資金四億元,參與晶成現金增資認購,預估明年第一季對晶成持股比例將增加至三%(原一四%),明年底前再增持至四九%。未來將由晶成提供六吋晶圓代工服務,發展氮化鎵、VCSEL 產品,環宇-KY則提供技術支援、拓展代工產能及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