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喊出5年500億,要造就一流大學。由於僧多粥少,在經過一番紛擾後,總算暫時落幕。從絕對規模來看,聽起來好像是一筆很龐大的數字,但比較世界頂尖大學,這個數字其實很小。從美國前十名光是校友捐贈基金規模來看,哈佛大學管理的捐贈基金就有259億美元,比我們的勞退基金還大。從這個角度,我想分享一些有關美國頂尖大學,對於捐贈基金的管理策略。美國一流大學,究竟如何籌措經費,理財策略是什麼?在美國,一流大學的辦學經費來源裡面,政府補助及學生交的學費只占60-80%,20-40%來自校友捐贈的基金所產生的獲利。大學就靠每年管理捐贈基金賺的報酬,去招募更好的教授師資、進行更多的研究計畫,支持其成為一個一流的大學。根據美國大專院校商學院的調查,在746個學校機構的捐贈基金裡,總管理規模為2990億美元,去年平均報酬率為9.3﹪。 這數字符合10年平均複和率9.3﹪。(圖一)。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學術聲譽卓著的耶魯大學,報酬率也高居第一。20年來,耶魯大學的校友捐贈基金,在它的基金投資長大衛‧史雲生(David Swensen)主持管理之下,每年達到16.1﹪報酬率,它的資產也因而從13億美元,成長到154億美元。史雲生從金融界轉而投入校園的資金管理之後,是第一批將學校資金投入房地產與對沖基金的經理人之一。
#@1@#首先,大多數頂尖大學會有一筆來自校友捐贈的基金,作為各種不同獎助學生或教授的獎學金或研究經費,或是其他目的的用途。校方會將所有基金集中起來,並成立一個基金投資辦公室集中管理。運作方式就像共同基金。所以,當一個贊助人成立一筆捐贈基金的時候,就會進入這筆共同經營的資金。根據相關基金的法律,只有收入與相關獲利,才能被拿去花用,本金必須保持一毛不少。一般來說,捐贈金額總額的5%,每年會根據贊助人的意願,被用來從事大學各種活動或計劃,包括招收全球的頂尖學生,對沒有經濟優勢的孩子提供財務協助。並且,提供大學每年約20%到40%的運作費用。以哈佛大學為例,259億美元的5% 為12.95億美元或414億台幣,貢獻作為2006的學校年度預算。由於這些頂尖大學的基金,每年管理投資績效都超過5%,因此,基金規模也持續擴大,結果,經由這些持續增加的獲利,每年補助給大學的費用也就大大地增加。為什麼他們的資產累積地這麼快?很簡單,因為他們有一群專注的專業團隊,從事基金募集與投資管理。對於基金募集,他們會派專人負責每個地區,定期拜訪各地校友,隨時告訴他們學校的發展近況,這個動作讓這些校友覺得跟學校依然很親近。如果有任何校友,希望贊助成立一個新的捐贈基金,因應這個需求,校方也會設計一個新的募集活動,去完成這個新的基金的募集。舉個例子,史丹福最近才剛以“挑戰大學教育”為名完成10億美元募集,將提供新鮮人與二年級生講座及大學部研究等更多研究課程。至於投資部份,每個大學會聘僱一位具金融專業的投資長,搭配一群能幹的職員,去看管這些投資。
#@1@#簡單來說,他們追求一個絕對報酬,而不是一個僅與基本指數做比較。耶魯大學大衛‧史雲生接任投資長後,有別於80年代早期將資金75%投資美國股票、基金、現金存款的投資策略,他採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根據其內部量化分析決定資產配置比例並挑選全球最佳的基金管理人,有效地將其資金分散投資於全球不同的資產,以降低投資風險並得到最高報酬。其挑選的基金管理人必須把他們自己的錢也投入他們管理的基金,以符合管理人及投資人共同利益。由於其成功投資策略,也讓其他大學競相模仿。參考圖二,可以了解美國三所頂尖大學的捐贈基金,如何分配他們的資產組合。以今年績效最佳的耶魯大學為例,資金分配25%資金放在對沖基金,25%資金放在房地產,17%資金放在創投與購併基金,31%資金放在股票,銀行存款只有2%。其中,創造最大獲利報酬的是創投購併基金,過去10年來,為耶魯大學創造的投資報酬率高達37.6%。耶魯大學很早就跟知名的矽谷或波士頓創投購併基金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由於每年投資報酬率很高,外界甚難參予,甚至新加坡最大的投資基金淡馬錫(Temasek),也無法參予投資。耶魯大學也是第一個將資金投入房地產與對沖基金的捐贈基金。同樣的,去年史丹福大學也特別因為與矽谷重要的創投基金有緊密的關係、使其校友捐贈基金爬至排名第三。其中爆漲的Google股票,這也來自於投資創投公司經營的基金。
#@1@#在全球化的今天,台灣政府的金融政策應更加彈性、多元、及開放。在一個彈性、多元、及開放的環境下,不但能提高政府、民間的投資報酬率,國際人才也才因為有利可圖,會進來提供更多經營知識,也能間接促成國際金融人才接軌。目前台灣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觀念也漸漸打開,校友或非營利機構捐贈款也慢慢增加。學校或非營利機構如何有效理財及募款,擴大捐贈的基金的基數,以為將來營運預算之需,實為當今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