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外資走!」在今年外資持有台股市值邁向32%的勢力下,已成為引領台股、投資台股的最高法則。只是,手上擁有動輒上百億元資金的外資選股邏輯,絕非帳戶裡只有4、50萬元活錢可運用的小散戶所能猜透。就算,小散戶每天緊盯著外資買賣超前10名的股票明細,卻不知真正讓外資賺大錢的,其實是另一份秘密買股名單!這一份外資秘密買股名單,早在今年1月25日的舊曆年最後一天,就曾經出現過。只是,這一天,所有人的焦點放在,台北股市能否締造連續第8年封關日收紅。卻未熟記買超達64億元的外資,到底抱著哪些股票過年;而在年關過後,當人們的眼光被導引到宏達電、大立光、玉晶光、茂迪等四大天王身上後,外資也樂得讓抱著過年的那些企業,繼續在台股的一隅,默默地替他們賺錢。
#@1@#這份外資在年初就開始押注的秘密名單,幾乎就和《理財周刊》統計外資在今年第1季連續3個月默默買超的標的神似,那就是:中鋼、南亞、台新金、台灣大哥大等。站在第1季的頭尾兩端,看著變動不大的名單,更加發現,即使對台股持股逾32%市值、喊水會結凍的外資,仍舊喜歡在中長線布局的投資邏輯下,大賺其錢。有19年投資主管經歷、經常要與外資打交道的華頓投信投資長邱華創解析:「外資在選股和布局時會做三項評估是,成長性(growth)、價值(value),以及市場氣氛(marketsentiment)。」這三項原則,落實在第1季的選股名單,通常就會偏向高股息、傳統產業等防禦型的股票。
#@1@#「在外資台股持股比重越來越高後,會更加重視企業的現金股利政策,這是今年以來高股息殖利率股持續被加碼的原因。」荷銀投信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弘淵指出外資擬定第1季買超名單的首要原則。在證券業有20年資歷的環球證券投顧總經理安祥文也表示,由於外資的很多資金多來自退休基金,因此,特別強調長期而穩定的績效;與內資(國內投資人)追求絕對報酬,著重績效表現要能超過大盤指數的押寶模式,大異其趣。而高股息殖利率股,一旦股價低估(undervalue)或持股偏低(underweight)時,外資絕對會勇於逢低布局。以今年第1季連續買超3個月的名單來看,的確幾乎都具有高股息殖利率的題材。就以名列第一的中鋼來說,每股現金股利3.75元,以最近約30元的股價來算,股息殖利率達12.5%之多;而中華電信、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等電信三雄,則屬於高股息殖利率概念股中,被外資視為股價跌幅過多的標的。不過,中鋼還反映了外資的另一個選股根據,那就是對於確定景氣循環落底的產業,就一定會先從龍頭股布局起。「直到景氣加溫後,才會擴及龍頭之後的族群。」安祥文說。果然,到了3月份,外資才更積極地買進在鋼鐵產業的燁輝。然而,在外資連續3個月買超的名單中,除了中鋼、電信三雄,以及亞泥等符合高股息殖利率、傳統產業龍頭的「標準模範生」之外,卻也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意外之客」,統一,正是其中一例。
#@1@#在2003年4月24日這一天,籠罩在SARS疫情陰影下的台灣,發生了「和平醫院封院事件」,當所有院內的人想盡辦法要逃離這間醫院時,股市裡的外資,接連3個月賣超,大舉撤出台股。做為食品股龍頭的統一企業,好不容易在前一年,也就是2002年,才讓外資持股增加到14.15%,創下新高紀錄;一遇SARS,股價立即被打回原形;當天,外資持股降到8.98%,寫下歷史新低。然而,就在02年的4月初,統一董事會才通過一項重大的人事案─集團總裁高清愿的女婿羅智先,升任為執行副總經理,成為統一集團的頭號接班人。往後3年,羅智先展開一連串的改造行動。從組織改造、加速人力汰換、裁減虧損部門和產品、縮砍無效益的轉投資事業等,一步一步地挽回外資的心。尤其在04年,羅智先率領他所設立的投資小組在大陸找機會;05年更是以「每三個月談妥一家」的速度,向各界招手合作,對象包括大陸食品大廠如安德利果汁、完達山乳業、匯源果汁、華龍日清到健力寶,以及新加坡號稱「國寶級」的企業楊協成食品飲料集團等,彼此間或是購併、或是結盟;此舉,讓統一快速坐大在中國的勢力。果然,去年的財務報表顯示,統一大陸營收首度超過台灣。再加上,羅智先表示,07年統一中國將在香港上市公開募股(IPO),透過海外集資的方式,布局兩岸食品市場。原本在台灣不是統一對手的康師傅,在香港掛牌後,市值漲到1,200億元;留在台灣的統一,總市值僅600多億元。在比價效應下,外資開始對統一加碼。「終於找回核心事業!」說這話的瑞銀證券(UBS),率先推薦買進統一;里昂證券在1月也發表加碼統一的報告;瘋狂買進統一的外資們,光在第1季的買超就逾30萬張,而持股更是躍升至34%之多。「因為長線仍看好,所以將持續加碼!」一位外資券商斬釘截鐵的說。
#@1@#「在數字一公布後,最壞的時候就已經到了!」這位投信業者說的是去年大虧近100億元的明基電通。因為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使得明基在上市後首度出現年度虧損。儘管各界都已預期這樁購併案會出現虧損的陣痛,但虧損的數字卻令外資分析師大表意外,就連總經理李錫華、BenQMobile董事長王文燦也不禁要說:「這個數字,大到連我們自己都不太習慣。」只是,百億赤字,讓負責經營事業的李錫華,渾身不自在;但是,看在外資眼裡,卻成了絕佳的投資訊號。「雖然,明基買西門子虧了錢,但卻『賺到』了世界第6的排名。」一位外資分析師說。明基在05年失去了最大的客戶摩托羅拉後,還是靠西門子挽回市占率。去年第4季,明基手機出貨量達1050萬台,是前年同期的3.6倍。而銷售金額也成長了65%,達663億元。因此,擴展手機部門,對明基的國際知名度、生產技術與規模,確實開始產生效益。「外資估算明基的股價淨值,已經把最壞的狀況也算進去了。」安祥文說,接下來,就看明基是否能有效調整合併後的成本結構。不過,對外資而言,以現在偏低的股價,頗值得逢低布局。「但是,因為未來還有變數,或許不會持續長期買進。」只是,外資對明基的態度,也會發生在台新金、彰銀等金融股身上嗎?「年初時,確實認為金融股快觸底;但後來,被政策『卡』住了。」一位基金經理人說,台灣的金融股過度仰賴政策,整個3月因破產法、卡債利率等政策搖擺不定,使得金融股的基本面充滿不確定性,也讓外資無法很肯定的說:「金融股已經觸底!」
#@1@#很難想像,去年最讓外資瘋狂搶進的既不是宏達電,也不是茂迪,而是台肥。外資持股從年初幾近於零,最高衝到49%;同樣難以想像的是,不靠肥料賺錢、靠資產保值與官股釋出20萬張題材誘人的台肥,今年仍讓摩根士丹利、港商里昂、英商瑞銀,甚至連新加坡的政府基金等外資愛不釋手。外資在布局紙業時,何以沒有選擇產業內的模範生永豐餘,卻看上了生產工業用紙的正隆?就基本面來看,由於原物料價格持續攀高,運費也隨之上漲,使得國際紙漿及工業用紙的價格第三度調高,股價淨值比低的正隆,因而受到外資青睞。「主要是特定外資買進吧!」一位外資分析師所指的「特定」,其實就是近兩年極為活躍、精準推薦中小型股的澳商麥格理。事實上,在年初時,麥格理就曾在研究報告中,推薦了正隆這一檔股票。光以3月而言,麥格理買超正隆就達1.4萬張之多,因而推升了正隆的股價,也吸引其他外資的買盤進駐。因而,麥格理的確稱得上是正隆的「恩人」。
#@1@#至於,在今年首季,外資偷買了一季的名單,第2季是否仍在「有效期限」內?幾位投資界專家表示,通常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要到第3季,才會從防禦型轉積極型的標的。」邱華創預估道。另外,邱華創也為第1季的名單再做補充,消費性電子產業已成為台灣產業的新主流,台灣廠商在零組件方面最具優勢,外資一定會從產業龍頭先布局。陳弘淵則持續看好手機、消費型IC類股,對於封測前景也頗為樂觀;另外,他建議投資人,不妨從外資在第1季布局的名單中,再細挑出績效創新、有除權息或董監改選,以及基本面不錯但非熱門的個股。保德信投信則表示,隨著電子產業進入淡季,台股似乎也熄火,陷入盤整。在產業布局上,仍然以電子股為投資主軸,其中,半導體復甦格局未變,手機產業欲小不易,兩者持續看好;至於,TFT產業則可以逢低布局。而瑞銀、瑞士信貸及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券商則看多台股,認為第2季淡季不淡、本益比低的低價手機概念、LED、鋼鐵、IC封測、家電、飲料、工業電腦等類股為市場強勢族群。邱華創表示,由於美國升息已近頂,這將使得美元走弱並引導資金回流亞洲。第1季外資僅買超968億元,較去年第4季3千875億元大幅減少,使得外資持有台股的部位降低,遠低於MSCI所建議的標準(benchmark)之下,第2季外資買超就可樂觀期待了!看來,投資人不妨攤開外資第1季的秘密買股名單,作為自己在第2季布局股市投資的教戰守則。
#@1@#此次,本刊在統計第1季外資偷買的名單時,有另一項「不意外」的發現,那就是台灣散戶仍保持與外資作對的習性。以統一為例,在外資連續買超3個月之下,股價漲多跌少,顯見外資對個股的確有「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但就在這3個月裡,代表一般散戶的融資卻在出脫持股;到了外資賣出調節時,融資卻又買進。一位投顧業者說:「與外資作對,通常贏面不大。」因此,安祥文建議可以採吃外資「豆腐」的操作方式,就是在外資大買時跟進,只要沒有遇到非經濟因素影響而下滑,通常可以小賺;但若外資是在很短時間內急買,就不宜追。另外,由於外資在基本面已做足了功課,有些投資人會再找技術面的指標來判斷,也不失為一種安全、穩當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