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嚴重牽動全球經濟產業鏈,過去各國及產業大多依賴區域商圈,許多業者將研發設計留置母國,生產製造移轉至中國及東南亞,彼此間貿易及跨國企業的相互依賴很難分割。這次疫情中國成為重災區,適逢春運上億人口跨省跨境遷移,人與人之間接觸疫情迅速擴散,中國率先因為疫情從武漢開始封城,隨即後續封省。被稱為「北上廣深」擔當中國政治、經濟、生產、研發四大重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佔中國GDP三○%以上,已處於半封城狀態,意味著生產及研發重鎮停滯,事態若繼續下去,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等於按下停止鍵,後續工人到職率及工廠產能恢復,都必須看疫情能否穩定,這一切顯然都是未知數。除了產業鏈斷鏈,各國商品產能貿易進出口也遭受嚴重衝擊,短期間企業製造端很難從中國移出,馬上面臨無貨可賣的窘境,因為中國訂單停滯無法履行交貨,衍生國際採購交易糾紛。許多高度依賴中國的跨國企業面臨龐大損失甚至倒閉。在消費市場方面,疫情前中國民眾成為各國經濟內需市場重要來源,陸客也是各國觀光重要支柱,武漢疫情延燒讓許多國家禁止中國人入境及航班,也變相切斷了經濟依存,沒有了陸客各國只能回歸內需市場的消費機制。疫情衝擊思考對中國製造依存度但隨著疫情失控升溫消費者也不敢出門消費,管制入境禁止航班首先衝擊的是航空船運及運輸業,再來是旅行社等觀光業,百貨零售及服務業亦受到嚴重衝擊,店家及商圈空蕩蕩,因為大家害怕群聚感染。商圈商機就是希望群聚人群,與防疫理念恰巧相反,實體傳產通路業者除了產品來源斷鏈外,接觸消費者的通路也受到嚴峻考驗,雖然部分企業恰巧在這樣的時機點得到重視,例如餐飲外送,業績好的不得了。另外就是消毒防疫等生技醫療產業,再來就是線上網拍,因為不用群聚及空間,消費者又想消費,所以利用了虛擬網路購物,當許多產業哀號的同時卻有部分產業逆勢成長,這些產業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利用虛擬APP獲取訂單,減少人與人實際接觸機會,跳脫時間及空間限制,虛擬電商行銷在現今已經是企業必須的技能及通路工具,無法再仰賴商圈及聚集等效應獲取業績。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封城斷鏈,讓許多企業開始思考獲利結構的核心點:「是否仍繼續以低成本的思維延續獲利?」「對於中國製造的依存度?」此次疫情風暴空前衝擊,逼迫各國及企業勢必做出調整,轉向研發高科技投資、數位科技經營及產業鏈多元化,都是當前企業必須快速植入的因子,也將眼光從中國製造轉換到國內企業的產能供應,不再過度依賴某一國家的經濟占比。根本之道就是鼓勵創業並讓中小企業升級,不再以製造代工為核心獲利源,而是向上游研發端及下游通路區塊移轉,產業的投資再造升級,政府應該放棄過度保護主義策略,讓不思突破的產業在市場中自然淘汰,強化體質優良及新創產業的能量資源注入,如果再不加緊啟動,隨後就是企業開始放無薪假,再支撐不住就直接倒閉,失業率攀升,更加嚴重衝擊內需市場,內需經濟不再流動等於按了可怕的暫停鍵。疫情憑藉著人類的智慧及努力終究會有平穩的一天,過去被封閉的經濟內需市場,因為停滯後會產生爆炸性物資需求效益,當疫情轉換成區域市場之後,又會因為需求量的供給逐漸邁向跨國經濟循環,在市場甦醒的同時,產業的升級及多元化經營、數位虛擬科技、跨國資源鏈整合,將是後續企業能夠延展生存的機會。消費經濟市場的需求不會隨疫情而消失,只是暫時被壓抑,目前經濟指數崩壞,各國後續一定會策略面加碼投資帶動經濟及產業成長,否則當機會到的時候,再去思考要如何加大產能改變經營方向,相信為時已晚。國家企業都要正視市場趨勢變革多國籍企業及跨國資源整合,是可以在某單一區塊遇到狀況時,隨時調整及移轉,以免陷入原物料及產能製造突然的短缺狀況,在這次疫情中許多產業為了中國短缺原物料或製造問題被迫歇業,網路上很多業者因為貨源大多向中國進貨,但因為出不了貨訂單被取消甚至有交易糾紛,疫情強迫每個國家及企業正視正在改變的市場趨勢,誰能趕緊趕上趨勢變革就能度過風暴甚至在未來市場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