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果政治不清廉,金融就不清廉,公司治理也就毫無用武之地。」輔仁大學金融所與貿金系教授葉銀華說出對台開弊案的最大感慨。葉銀華表示,台開案弊對台灣最大的影響,還不是公司治理的問題,而是對台灣價值─辛勤工作、民主的嚴重傷害。台開會成為此次弊案的舞台,從聯貸案到股票內線交易,就是政治層次,而非公司治理層次的問題。
#@1@#其實,從早年「省政府」管治時期以來,台開一直就是政商勢力介入的受害者。因而,使得台開的經營體質不佳,逾放比、呆帳風險高達20%之多。在各項金融機構的績效排名中,台開更經常是敬陪末座。儘管,在政府大力推動金融改革下,1999年1月台開透過釋股移轉民營,以提升台開的經營效率,並有意朝專業土地開發的方向轉型,也算為台開找到不錯的出路。「只是,土地開發業務涉及的利益太大。」葉銀華無奈地指出台開轉型的困境,因而,即使民股力量進入台開,仍發生高價購買爛地案,一度還在2000年時引爆擠兌風波。而更嚴重的後遺症是,台開自此就深陷於公股與民股互鬥的糾葛中,「這樣的公司,連正常經營都不易,遑論是績效的改善與提升了。」雖然如此,葉銀華仍然肯定的表示,目前持股仍占44%以上、主導台開經營權的公股,在指派台開的經營與董監事人選,並不算離譜。既有土地開發與管理的人才,也有法律方面的專才,或可提供專業建議,或能認真監督。可惜,公股管理的最大缺點是,績效不彰。公股小組本身也很清楚,只派一位董事長、及兩、三位只能參加董事會的董監事,並無法真正發揮監督功能。尤其,實際上,公股小組並非決策單位,只是行政單位,人力又不足,能做的大概就只有經營績效的彙整。
#@1@#「沒有政治任命、政策不做政治考量,才能不偏離公股管理應有的原則,走向所謂專業化與績效導向。否則,若依政治任命的文化不變,恐將無法回歸常軌。」葉銀華直指台開以及所有公營轉民營事業最核心的問題所在。「但基本上,我仍然支持,現階段的台開由公股來主導經營會比較好。」葉銀華接著說得更直接:「公股目前最先要思考的是,要找到一位能『鎮得住』民股、能取得民股信任和支持的董事長,以穩定台開的營運。」果然,在5月25日,當台開前任董事長蘇德建遭到收押後,財政部隨即改派前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局長洪寶川為台銀代表、出任董事長。而今年51年歲的洪寶川,對地政及土地開發都負有專長、操守方面也頗受肯定。看來,在台開風暴下,財政部在選派董事長人選,較能走向公股管理應有的原則,亦即專業化導向。若未來能再建立績效化機制,台開營運應能回到正軌,則台開案對台開而言,不啻為一大轉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