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化論》連續刊載已有一段時間,相信讀者持續閱讀,某種程度已經成為程式交易小專家。初次閱讀本專欄的讀者,不必擔心脫節,可以先閱讀問答集小方框,瞭解基本概念,再開始閱讀本文,持續跟上程式交易的趨勢列車。
前一期提到,每支策略程式都有獨特屬性及適合它的盤勢,因此往往盤勢對了連續獲利,但遇到不適合的盤勢,也會出現連續虧損和績效回落。讀者正式使用程式交易前,可以詢問服務人員,過去最大連續虧損或最大績效回落的金額。唯有事先打好心理建設,才能順利度過策略程式的黑暗期,迎來績效成長的時刻。
參考績效圖表 當心可能的美化陷阱
基本上,能隨著時間累積績效的策略程式都值得使用,但提醒讀者,很多不肖策略程式提供者,可能會刻意美化績效,透過回測的周期分析表欺騙投資人。周期分析表並非不能參考,但讀者參考時,務必瞭解該表計算是否把交易成本,如手續費、交易稅計算在內,或是否考量滑價情況發生。
「滑價」就是實際成交的價位和第一次想掛單的價位不同,這在盤面走勢很快急漲急跌,或是交易量不足時,特別容易發生。
未考量交易成本 真實績效差很大
舉例來說,當策略程式發出台指期一萬點多單進場訊號,為了確保交易成功,會以市價單(讓價)方式買進多單,但在指數急漲時,投資人實際成交價位可能會是一○○○三點,兩者之間產生三點的滑價。
之後如果行情不如預期,策略程式在指數九九○○點時發出多單出場訊號,為了確保成功出場,以掛市價單(讓價)方式平倉,如果台指期貨指數急跌,最終實際成交價位可能會是九八九七點,又產生三點的滑價。
訊號與實單兩回事 注意滑價因素
這一進一出產生六點滑價,如果純粹以策略程式進出場訊號計算損益,會是損失一百點,但以投資人實際成交的點位計算,卻是損失一○六點。如果程式交易頻率很高,每次損益計算都有這樣的落差,長期下來就會發生實單操作績效,遠不如周期分析表的績效。
舉例來說,本文的月周期分析表顯示,二○一九年十月獲利二四四○○元,但如果這項統計未扣除滑價,二十二次交易每次都有六點的滑價,則實際上扣除滑價二六四○○元後,該月實單交易根本是虧損二千元!
因此提醒讀者,圖表可以當成參考資料,但務必清楚圖表是否把交易成本列入計算。最後,歡迎讀者用Line搜尋帳號ai.0902139073,或掃描本文QR Code,免費虛擬體驗程式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