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電子一哥,鴻海!」幾位外資分析師不約而同答得如此果斷,卻竟然不是回覆「台灣最大企業」之類的調查問題,而是他們一直很想排的「台灣最不甩外資的企業」排行榜!在鴻海,向來只有董事長郭台銘說的話才算數。但郭台銘認為「言多必失」,資訊揭露太多等於給予競爭對手更多回擊的機會;因此,為了股價、為了投資人,他還是低調、少說一點比較好。
#@1@#但這2年來,郭董的態度稍有改變。花旗美邦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就指出,去年在股東會後,郭台銘就把外資分析師請進會議室,從鴻海的營運模式到未來發展藍圖,一講就是5、6個小時;之後,還帶著一行人去參觀鴻準;而今年的股東會後,郭台銘雖未再排見外資分析師,但還是安排與一位大型國際機構投資人共進午餐。「雖然能在一年一度大公開的股東會、法說會上見他,但平常仍然鮮少出面。這樣,我們能取得的資訊,與散戶、同業有什麼差別?」一位分析師說。而更令外資感到「挫折」的是,由於郭台銘管理如「治軍」,他既然奉行「言多必失」原則,集團自是上行下效,就連接觸外資法人的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IR)部門也是有問不太答。在資訊透明度不足之下,外資也只得自尋管道、四處打聽鴻海的消息。而一直是鴻海較勁對象的華碩,則常被外資圈拿來與鴻海比較。雖然鴻海的集團版圖要比華碩略勝一籌,但分析師們卻對華碩的印象好過鴻海,原因就在華碩的IR部門要比鴻海「大方」許多。而所謂的「大方」,正是高盛證券亞洲科技首席分析師及研究主管金文衡指出的,對於老闆想法、公司業務,IR總要能多說幾句。
#@1@#就以代工業務來說,兩家公司同樣都接有蘋果電腦的訂單,而蘋果這位客戶向來對自家消息外漏最為反感,所以華碩與鴻海對代工業務守口如瓶,外資多能理解。不過,只要分析師去電詢問或拜訪時,華碩的IR多半會盡可能的透露一點訊息;而鴻海的IR則是什麼也不講,「去到了公司,就跟沒去一樣。」一位美系分析師說。另一位重量級分析師也表示,由於他來台灣往往只能停留兩、三天,拜訪的客戶又多,所以很需要IR能配合他安排拜訪公司的時段,而華碩的IR就硬挪出空來,甚至請來董事長施崇棠與這位分析師會晤,令他對華碩始終有著好印象,「所以也就會主動把華碩推薦給國外基金經理人等客戶。」但偏偏鴻海的業績好,又是權值股之一的重量級企業,誰也不敢輕易把鴻海漏列在投資名單中,所以外資分析師對鴻海再有怨言,也只能忍了。不過,對於初出茅廬、終究得靠外資「捧上天」的產業明星,外資可就不一定要忍了。
#@1@#華寶是近來外資圈最喜歡舉的例子。雖然貴為摩托羅拉概念股,而且股價一度衝上240元,但外資圈對於華寶IR的評比,卻與股價走勢成反比。「你別想從華寶IR問到什麼消息。」一位與華寶IR打過交道的歐系分析師說,甚至還有位曾被這位IR「指正」過的分析師,以「作風像杜正勝。」來形容華寶IR。對外資來說,IR無法提供訊息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反正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他們仍有辦法從別的管道問消息;但對外資的態度不佳,問題就大了,因而華寶的業績表現雖然嚇嚇叫,但外資持股卻是連10%都不到。「台灣的光學廠幾乎都不說話,就連記者也問不出什麼。」一位外資分析師苦笑的說出另一個難以打交道的族群。有業者私下分析,半導體廠因為客戶多為美國業者、經營階層也多半留美,對外資的態度比較開放;但光學廠從技術授權到下單客戶多為日本人,因而,一家比一家還保守低調,「就連在法說會上,總經理也不會主動打招呼!」
#@1@#而今年躍為全球最熱門產業的發光二極體(LED)廠,則也讓外資「有怨要申」。由於LED當紅,就吸引多家外資分析師想將之納入追蹤名單(Initiation),只是部分公司的IR姿態之高,讓外資碰了一鼻子灰。在今年初,某美系外資券商有意拜訪這些LED廠商,還表示希望能帶他們到國外做巡迴法人說明會(road show),但對方卻傲慢刁難,讓這位外資不禁錯愕:「怎麼會這樣?」雖然,也有位外資為這些產業「新秀」解釋,「以前沒人聞問,現在突然紅了,大家就爭相拜訪。今昔相比,免不了要擺起架子。」這位外資曾在這些公司還「小」時拜訪,IR排出的時間幾乎沒有限制;但最近再去電要求拜訪,連對他也是說:「只有一點點時間能撥給你。」幾位分析師表示,若是一時情緒也就罷,但臉色擺得太臭太久,未來想要靠國際機構投資人持續增加持股,轉型為股價穩定的好標的,恐怕將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