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東南亞交流日深,在餐會很常聽到公務員或教授朋友表示同感,更有些指出其親戚的媳婦就是來自東南亞國家。隨著越南、泰國的經濟崛起,愈來愈多的留學生在台灣升學,這兩個國家的餐廳在台灣也成行成市,因應「新經濟移民法」的逐步落實,更多畢業校友透過評點制留台工作,台灣各地出現了韓國街、緬甸街等聚落,甚至馬來西亞與印度的留學生更開始在台灣尋求資源投入創業。
期待有更多元的獎助學金 提供予外籍學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對於三十歲時的我相當有感覺,更多的是感恩,因為輕鬆道出這句話時都已是度過了那份困頓。記得二○○九年底,我帶著弟妹回到母校僑大探望劉貴英老師,一九九七年時我從她手中申請到清寒獎學金,從此開啟了我在台灣收穫滿滿的時光,我把給媽媽治療癌症剩下的二十萬台幣,設立「陳就娣女士紀念獎學金」,希望效法劉德華回饋高中,啟拋磚引玉之效。
這十年陸續累積贊助僑先部的各項發展及獎學金,已捐出一百二十萬元。也在世新大學等其他母校比照辦理,設立多個陳就娣紀念獎學金,主要原因是獎學金是最實際及公平的方式,對得獎者而言更有著「我不認識你,但是我祝福你」的意念,一起創造把善傳播出去的默契!
這幾年幫助近百位得獎的學生,自己也受到鼓舞,常受邀回學校參加活動,每次的致詞都讓我勾起許多的回憶,對於僑大的感情不僅僅是念書停留的九個月,更是一個築夢青年的印記,在過去擔任結業典禮的分享者,期許學弟妹可以借用我的經驗,在這塊土地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華,掌握機遇,日後不管成敗都能夠懷抱著感恩的心。
日前邀請一位台大的留學生交流時表示,他唸大一時家裡突然遭遇困境,但是當時學校發放給外籍生的獎學金相當的少,絕大部分都是限中華民國的國籍,幸好後來克服跨越,才能繼續在台大接受優質教育,並成為了優秀的印尼語翻譯與講師。
僑生大學先修班於十多年前併入台師大成為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目前由師大附中洪仁進前校長擔任主任,這十多年我回母校參加校慶、祭祖、畢業典禮近五十次,常常遇上教育部代表劉素妙專門委員,她的燦爛笑容及鼓勵讓人難忘。僑委會的僑生處吳郁華處長特別在致詞時提到「就諦學堂」,讓我相當感動。隨著歷史的進程,在台灣畢業的僑生已達數十萬人而形成珍貴的資產,持續深化校友的連結,尤其在海外的招生更顯重要。
僑生及外籍生在台灣升學比例愈來愈高,政府也不斷努力提供各種需要如講座、翻譯等服務,期待各學校入學及學習資訊更透明,如果大家給僑外生更多施展的舞台,將更容易看見他們的魅力。
就像緬甸趙德胤導演、馬來西亞的黃軒醫師及孫友聯祕書長、泰國企業家李紹文,他們都很感謝並熱愛台灣這塊土地,也很願意成為兩國民間交流的橋樑,更是台灣母校的最佳代言人!(作者李三財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暨「就諦學堂」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