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利用寬頻無線上網看電視,還是拿3G手機看電影,都是拜手機與通訊科技的普及,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功能與服務,讓消費者目不暇給。而從事手機與通訊服務的相關業者,業績與股價也因此跟著水漲船高,但究竟這些全新的通訊服務,會不會像網路般的泡沫化?還是會創造出另一波快速飛漲的商機?在這次「全民拚理財」的節目中,《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邀請了國內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以及中央大學資管系教授林子銘、台大工管系教授游張松等人,一起進行深度訪談;探討手機與無線通訊等新科技,究竟對於國內電信以及通訊產業的未來帶來哪些衝擊?又替台商帶來了哪些全新商機?投資人又該如何掌握投資的契機?
#@1@#以下為座談節目摘要︰梁碧霞(以下簡稱梁):因為通訊科技的普及,大大地改變了你我的生活;現在很多人手上都擁有兩台以上的手機;而且這些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不但可以講、可以聽、可以看,還能拿來上網找資料。展望未來,這些通訊科技還能夠替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又會對台灣通訊產業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呢?游張松(以下簡稱游張):手機的好處確實不少。但是,當人類在發明第1支手機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它會造成普及;當時大家預測這項產品能賣5,000支就很不錯了。同樣的,早期大家認為打手機是一項很奢侈的消費;但是幾年下來,使用手機網內互打的價格,竟然可以比講市內電話還便宜。事實上,手機的應用早已無所不在,沒有它幾乎會與世界脫節。除了如梁社長所言,它可聽、說之外,現在,手機還可以拿來看。最近,世界盃足球賽,透過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戰況;透過手機,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電子郵件,不必等到回家上網。
#@1@#林子銘(以下簡稱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科技確實能夠解決人類生活上的問題,只不過,往往它是漸進的。像汽車剛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擔心找不到車伕來開車;1950年代IBM設計出大型電腦,當時預測有能力使用的企業,最多只有200家。每一項科技產品的發明,都歷經它的初始階段。只是,有些科技產品卻被過度高估,2000年的網路熱,正是殷鑑。2000年時,有一本書講網路時代最知名的9大企業;這本書,後來於2002年8月在台灣出版。短短的兩年之內,這些網路明星,包括朗訊、環球電訊、北方網絡等公司,不但人事全非,股價也都從百元跌落到只剩幾塊錢的悲慘地步。梁:通訊電信對一般人生活影響很大,而通訊電信產業也是備受各方關注。在台灣通訊電信事業中居龍頭地位的中華電信,則更具有指標意義。根據最新的外資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兩年內,中華電信的營收與每股獲利,都會因為激烈競爭下滑一成。請問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您站在中華電信最高領導人的立場,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賀陳旦(以下簡稱賀陳):先釐清一項事實,如果純從競爭角度來看,以這10年來中華電信的營運,應該不會有大問題。然而,就在中華電信朝向以客戶為核心發展的同時,政策、監理機關、法規以及遊戲規則是否跟著改變,這些種種,反而變成中華電信成長的障礙。以固網和行動電話區分執照的監理政策,是否合乎客戶利益,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再以簡訊為例說明。比如說,手機詐騙引發的社會案件,也波及了電話與簡訊的成長。原本,電話與簡訊都是為了消費者使用方便;但是,現在因為10通電話與簡訊之中,有1、2通有問題,政府就訂出非常嚴格的管制政策,讓營運商不得不配合政策,因而限制了業務發展。
#@1@#梁:如果,排開監理政策對中華電信的干擾,賀陳董事長您最想做的3件事是什麼?賀陳:首先,就是跨網的整合性電信服務;其實,這項業務,中華電信籌備已久;但是,因為監理機構擔心其他的電信廠商吃虧,所以遲遲無法推出。像是固網與手機之間的轉換、上網與語音的整合,這些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服務,都受到限制。監理機構擔心我們以交叉補貼壟斷市場。其次,是跨業的服務。現在,透過手機,消費者不但可以聽,還可以玩。國外有一些廠商,利用電信頻道,作為卡拉OK,甚至提供理財服務。但是,在台灣因牽涉傳播事業,所以,都被限制。其實,跨媒體的整合是世界趨勢。不管是電視頻道當作電話使用,或者是電話業者提供電視頻道的服務,這種跨業的整合,政府其實限制不了。最後,則是跨境服務,也就是提供跨國的電信服務。中華電信要走出去,在當地建立或者投資營運基礎;畢竟,台商已經從國內走向全球,中華電信的服務也應該要跟上腳步。梁:其實,使用中華電信的服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從小的生活習慣;只是,民營化後,多了不少競爭對手,您如何看待他們?賀陳:以目前的行動電話市場來說,似乎還是勢均力敵。目前,3G手機跟服務的費用偏高,因此,門檻相當高;雖然,有些廠商以低價爭奪市場,但整個市場還沒打開均勢,中華電信要取得優勢,恐怕還要一段時間。梁:那麼,固網的優勢又能保持多久?賀陳:對於中華電信來說,傳統固網的業務優勢已經漸漸不在了;因為,用戶已經有了替代性服務,比如說有線電視、網際網路以及無線寬頻網路,都可以替代傳統的固網。雖然,過去中華電信的固定網路投資都已經攤提,但未來還是要升級到光纖網路,才能跟其他服務商競爭。梁:對於中華電信的未來發展,兩位教授有什麼建言呢?游張:中華電信想要走出台灣,其實還是有困難的,因為,在國與國的競爭關係下,電信服務免不了有跨境的限制。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台灣代工的技術,結合中華電信的服務Know How,以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輸出境外。就像諾基亞賣設備給中華電信一樣;只要你的東西好,可以提出一個完整解決方案,就像拿一把車鑰匙 一開就可以走。
#@1@#林:中華電信跟一般的高科技業者不一樣,它擁有終端消費者;由於絕大部分賣設備與產品的高科技業者,都會因為受到景氣好壞而影響業績,但是,中華電信是一 家兼具終端消費者的公司,營運會比較有保障。我認為,中華電信的任務是要協助台商,畢竟通訊是企業活動的動脈;目前,台商的製造都放在蘇州、上海,研發則置於台北,透過中華電信的協助,可以讓台商利用方便的視訊以及資料傳輸,取得資訊上的競爭力,幫助台商開創全球性的企業規模,這也算是一種社會責任吧!賀陳:我們不單單把這個機會,當作社會責任,而是當成產業發展的機會。林:我比較不贊成中華電信跑到其他國家營運,而是應該要幫助鴻海、明基這一類的台商布局,也就是當地下大使。利用基礎建設服務台商,畢竟前線士兵打仗,還是要最快的時間,把資訊傳給後方的主帥來作決策。賀陳:我想中華電信未來不管從硬體,還是消費者的生活接觸層面,很多部分都要跳脫產業競爭的境界,如此,才能做更多事。
#@1@#梁:除了國內的電信市場的競爭之外,在通訊設備方面,台灣又有哪些競爭優勢呢?林:就以今年第1季來說,台灣手機的出貨量成長百分百,但大多是低階手機,量的成長比值多,代表著單價下降快。為了因應殺價,目前,台商已經有大約6成到8成的手機移往大陸生產,這樣的趨勢不會停止。至於無線區域網路方面,目前也有8成移到大陸生產,主要還是跟著筆記型電腦製造一塊跑,今年第1季面臨出貨量增加,產值卻下降的問題,未來這個市場也是競爭激烈,朝向大者恆大,其中,鴻海將是主要的贏家。另外,還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市場。這項產業目前產值不大,但是,以第1季來說,整體產值增加的幅度比出貨量還來得高,算是個利基市場。而且,這項應用會不斷增加,尤其在歐美,許多爬山或者跨州旅行都需要它。游張:台灣雖然在電腦通訊產業很強,但跟芬蘭的諾基亞比較起來,卻還是小巫見大巫。就以去年的營收來看,諾基亞近1.6兆的營收,是台灣前5大代工廠合計營收的3倍之多;從這角度來看,台灣絕對有機會繼續成長。當年,諾基亞也就是因為沒有人認為大哥大會成為市場主流,但諾基亞卻全力衝刺,進而造就了今天的地位。至於下一波的4G手機,台灣兼具手機與基地台技術,似乎可以藉著無線寬頻網路的機會竄起。就像台北市發展的無線網路新都,就已經有俄羅斯的城市跑來學習,而且一次就採購了1,700多顆基地台,可見台灣在無線寬頻網路服務與技術上,確實領先很多國家。林:我曾說中國跟韓國會做的,台灣都不要去做。應該多看看周遭發生的事情,不單只是把工廠移到工資與土地便宜的地方。要學會收集情報、善用資訊進而累積知識、產生智慧。另外,我建議台商不要只重視硬體科技,現在全世界的大公司,因為全球化競爭,不斷尋找新的競爭利基;像IBM賣個人電腦部門給大陸的聯想,西門子把手機部門丟給台灣的明基,就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案例。台灣不能只重視硬體發展,而是要全盤的研判市場競爭。除了找到廉價勞力、土地的降低成本策略之外,也要開始去觀察不同文化的消費型態,找到新的競爭策略。像法國人賣的紅酒與香水就不是在賣高科技產品,而是打動人類最基本的慾望,這是相當值得台灣人學習的地方。賀陳:我們不能拘泥傳統,要找到新機會複製的可能性。比如說,目前中華電信推的無線寬頻服務,能否想辦法去符合其他國家的通訊規格,然後透過跟設備業的合作,讓成本降低,如此,就可以複製到其他國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