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勒~~~」正當陶醉在《喬家大院》二爺喬致庸的高亢渾圓聲中,忽然間「啪!」的一聲,四周陷入了一片黑暗。「真是殺風景,喬家大院演得正起勁,眼看著要『匯通天下』了,居然停電了。」心中邊嘀咕,邊找蠟燭,望著窗外,不對啊?!怎麼對面、斜對面、小區(社區)公園路燈都是亮的,卻只有我家該是「暗摸摸」。不知原因為何,趕急的打了電話向還在加班的老公求援,但是他卻很冷漠的問我:「你電卡充了嗎?」
#@1@#「啥?!」我的「呆」字號細胞又發作了。我只知道悠遊卡沒錢了要充值(即加值),電怎麼也要用卡充值,完全無法想像。老公回家後,在燭光之下,他得意的亮出了4張卡,「電卡」、「煤卡」、「水卡」、「中水卡」,「看好了,以後用水、用電、洗澡、吹暖氣都要靠這4張卡。」這神奇的4張卡,居然主宰著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原來北京的「使用者先付費」早就已經具體化。這幾年,北京新房子的水煤電表上,都會有一個插卡的縫,就是提供「充值」,不管是要用水、或煤氣等,都得要先去銀行或者是物業(管理中心)繳錢充值。
#@1@#就以煤氣來說,一度要1.9元人民幣,在冬天如果用煤氣來供暖,一個月就得用上2、3百度,將近要人民幣400、500元;而水呢,又分成為「水」跟「中水」,家裡面多半的用水都是一般水,但是沖馬桶的水就要算「中水」,水費一度要3.7元,一個月就差不多要用到20度,中水1元,很省很省,買了10度用了2個月還沒用完。電費,一般一度都是0.48元,但是建商在蓋房子申請住宅用地的時候,如果把你家定義為「高級住宅」,電費貴一倍是0.9元,大概一個月用個200度是跑不掉,開銷也不少。但這4張卡可不是通行無阻,有些社區沒有「中水」,全都用「水」卡;有些社區有所謂的「熱水卡」,那可貴了,一度就要4.8元。
#@1@#而這一個充值卡制度,目前雖然還沒有普遍至全中國,但是想一想也很先進,起碼不用人工來抄表,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杜絕呆帳」。原來北京會採用這一種充值的方式,是因為外地人實在太多了,中國又這麼大,不想乖乖繳錢的,捲鋪蓋走了,也找不到人可以補繳。而對於用戶來說,這個方法也讓人興起了「節省」意識。以前在台灣住的時候,因為都是每個月收到帳單再去繳錢,甚至後來都從銀行帳戶自動扣繳,根本不太會去檢查用了多少電、浪費多少水,真的用得很凶了,頂多只是心痛一下就過了,下個月還是繼續奢侈。但到了北京之後,我會「度度」計較了,整天想著,能夠用電的就不要用煤氣。只是剛到北京,經常會忘記「充值」這事兒,就發生過幾次斷電的慘劇。像有一次是在半夜,銀行沒開,買不到電,就只能夠傻傻等到天亮再去買。所以我現在變得有些神經過敏,不時的會拿著4卡去檢查餘額,以免又被斷了。 (作者曾任國內報社、雜誌社記者,並撰寫經營管理、投資理財等多本著作,是位跨領域的資深媒體人。2年多前旅居中國大陸,對當地生活、人文乃至商業活動有敏銳的觀察,為此本刊特闢「呆胞部落格」專欄,邀請張文婷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