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者恆大」的產業主流趨勢下,「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故事總會引人傳頌,一來是故事有傳奇性,二來則是故事往往能帶給創業家希望。而尖點科技,似乎就正在鑽頭產業寫就這麼一個故事篇章。有趣的是,當企業以越做越大的規模求生時,尖點卻是以越做越小的產品致勝。所以,過去11年來,尖點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要在印刷電路板 (PCB)上、積體電路 (IC)載板上鑽孔的鑽頭,做得再細、再硬一些。
#@1@#靠著做好這一件事,尖點從代理商轉型、資本額不到新台幣1.4億元(現增為7.5億元)、在鑽孔業林立的台北縣樹林成軍,竟在過去5年間,將全懋、景碩、南電、南亞等在台灣數一數二的鑽頭大用戶,從日商手中奪走。而下一步,尖點要直搗競爭對手、亦即全球產業龍頭的龍穴──日本,以在2008年以前,與佑能並列全球第一大鑽頭廠。但一個小鑽頭,能做到多細?用數字來說,就是要從100微米(mm)做到75微米,再從75微米做到50微米。細心成習慣的尖點董事長林序庭,出示這三種規格的微型鑽頭,但就算視力一級的人,看到頭都暈、眼都茫了,還是分辨不出其中差異。
#@1@#「大概就是從成人的頭髮,做到像嬰兒頭髮般細,但鑽進板子時既要位置精準、孔壁光滑,針頭又不輕易折斷。」被父親林序庭調為董事長特助,以建置尖點IR(投資人關係)部門的林若萍換個方式形容。雖然,產品目標就只是「再細一點、再硬一點」,但如何做好、何時做出來?卻是尖點傾全公司心力與資源的關鍵競爭力了。「在這一行的競爭對手非常大,也非常強。尖點要贏,不容易。」林序庭說的對手,是資本額超過尖點15倍、100倍的日本佑能(Union Tool)與東芝(Toshiba),這兩家鑽頭產業的龍頭,不只財力雄厚,投入鑽頭業達40年以上,對產業脈動、技術精進的掌握,遠優於11歲不到的尖點。但在2000年左右,網路泡沬導致全球科技業的崩盤,竟成了尖點追上佑能與東芝的起跑點。
#@1@#「那一年,其實尖點的狀況也很不好。因為產業景氣驟降,客戶猛抽訂單,同業為了搶單,300微米的主流尺寸鑽頭,價格一殺就是35%。」林序庭凝視著手上只有75微米的鑽頭說。更嚴重的是,由於當時尖點的客戶集中在PCB業排行10名以後的二線廠,抽掉訂單的幅度和速度更大,所以尖點的業績就掉得比同業還兇,甚至一個月的營業額還做不到2000萬元。當時林序庭雖絕對想不到,2006年的尖點每個月營收是動輒以億元計;但他想到的是,尖點一定要改變方向,不然300微米的鑽頭再做下去,絕對是死路一條。被林若萍形容為「工作狂」與「鑽頭迷」的林序庭,早自與專業技術相關的學術論文、刊物中,看到了尖點的未來方向──微型鑽頭,甚至還找上台科大光機電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唐永新做專案開發。「微型鑽頭,台灣不可能做得到。」這是唐永新剛開始的觀念,但後來被尖點打破,而唐永新不但協助尖點開發,還有研究生以尖點為研究論文的個案,在尖點駐廠達半年之久。讓唐永新相信尖點可以做得到微型鑽頭的關鍵,在於林序庭投入的方式反映出他的決心。在創立尖點前,做過7年鑽針代理貿易的林序庭認為,微型鑽頭已屬高度精密加工產品,而全球最專精於微型產品開發,就是瑞士。於是他專程到瑞士買回開發用的設備,然後讓唐永新的研究團隊進駐,一方面設計出尖點的開發標準流程、大量生產後的量測流程,另一方面也訓練尖點研發人員的技術水準。
#@1@#「這一步,成為今日尖點的基礎。」林序庭說,因為有這一套開發與量測流程,讓尖點得以執行4大產品策略,以快速進逼敵手。而尖點的4大產品策略是,別人沒有的,我一定要先有;別人有的,我一定要做得更好;別人也做得好,我一定要做到又好又便宜;別人也做到便宜時,我就不宜再做這項產品了。所以,在2001年時,當業內主流的250微米鑽頭也陷入價格戰時,尖點便投入100微米以下的鑽頭產品。當尖點的產品推出時,讓佑能、東芝等日商嚇了一跳,隨即從日本引進同級產品。但尖點又在做下一步,例如讓鑽頭鑽孔位置更精準、鑽孔後的孔壁更光滑、在同時生產的1000個鑽頭裡最多只斷一根,甚至還可讓客戶在不增加設備投資下,從1次鑽3塊板增加為1次鑽4塊板子等。雖然產品好,但要讓不輕易更換鑽頭供應商的PCB、IC載板業者,一下子接受尖點,林序庭又做了一件事,「買跟客戶廠裡一模一樣的鑽孔機,模擬客戶工廠的作業環境,然後自己做鑽頭測試報告。」一位同業就指出,「尖點的量測設備是自行開發的,市面上也買不到。」「對於我們這麼一家新業者,大概沒人會想當白老鼠吧!所以客戶要怎麼鑽孔,我就先在自己的廠裡鑽給他們看。」林序庭笑著說。於是,這5年來,尖點的鑽孔機從每分鐘12.5萬轉,一路買到現在的30萬轉,與客戶廠裡的機器完全同步同級。就這樣,林序庭拿著測試報告,敲開了全懋、景碩等客戶的大門。
#@1@#在尖點爭取全懋成為第一家客戶時,因為全懋只是將部分訂單移轉給尖點,所以日商感覺不強烈,也就沒有採取太強烈的因應措施。但當南電、南亞等企業也轉向尖點下單後,日商有了危機意識而開始防堵。此時,林序庭馬上使出價格戰術。而讓尖點可以在維持產品品質、卻能降低價格的關鍵,在於製造鑽頭的材料。由於,鑽頭的設計越來越細後,硬度很好的碳化鎢鋼便成為微型鑽頭業的主流合金材料,但因為是稀有金屬,以致價格年年上漲。「到後來,光是材料就占加工成本達60%以上。」林序庭說。林序庭更想到,若在鑽頭的針頭部分仍採碳化鎢鋼,而中後段的支撐桿部分改採其他成本較低的材料,成本至少可減少50%以上。但這兩種不同材料要如何銜接得好,並讓整根鑽頭的品質和硬度不受影響?這項任務,讓林序庭與唐永新幾乎翻遍了所有學術期刊與研究論文,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試焊後,發現不鏽鋼(Stanless)的效果最好。但除了替代材料外,林若萍指著鑽頭桿上的焊接痕跡說:「我們自行研發的這個焊接技術,有申請到專利權喔!」林序庭在一旁邊點頭邊微笑著。
#@1@#現在,市場的主流產品已進入100微米之戰。但這戰場上的殺戮聲,完全吵不到尖點。「因為,我們的75微米鑽頭已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而50微米鑽頭則已經快要量產了!」林序庭微笑著說。這種跑在競爭對手前頭的產品策略,已讓尖點先後攻下台灣、韓國的市場,今年則可望再攻進日本,每月鑽頭產量可望從700萬根,增加到1000萬根,而毛利率仍維持在40%左右。儘管,尖點的獲利已在同業間名列前茅,但林序庭仍不敢放慢步伐,希望在2008年時,獲利仍然第一,產量也衝上第一。 畢竟,尖點這隻小蝦米與大鯨魚的距離拉得還不夠遠,一旦大鯨魚隨意張個口、甩個尾,都可能傷到小蝦米。所以,在產業前頭奮力快游,成為尖點最佳的生存與致勝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