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每個人最好的導師,無論是政治人物、企業家、小說家、電影製作人或導演,歷史永遠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歷史雖然不一定會重複,但是鑑往知來,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提升自己很好的方法。近日,在偶然的機會下讀到一篇有關從歷史經驗學習掌握投資趨勢的文章,作者是從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間的關係去探討投資人應採取的投資策略,本文就以此為推論基礎,分析在台灣目前政經情勢下,投資人未來可採取的投資策略以供參考。
#@1@#台灣目前的政經結構與美國一樣,都是在所謂的民主資本主義社會的架構下,而這樣的架構也是大多數世人公認為最好的體制。因為,在這樣的系統下,一方面在政治上可以施行民主政治,一方面在經濟體制上又可以採行資本主義,表面上看來,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似乎可以共存共榮,實際上則不然;因為,民主政治是植基於人權最基本的公平原則,也就是一人一票,在民主政治的體治下,每個人對於現行的政治體制都有相同的影響力。相對於民主政治,資本主義則是以錢為投票的單位,類似像是每一元一票,是一種累積投票的機制,而由於每個人擁有的財富都不一樣,因此,愈有錢的人或團體的投票數就愈多,其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影響力也就愈高。簡單來說,若以王永慶或郭台銘的例子來看,在民主政治體制下,就算是他們在商界的影響力再大,在選舉的時候,他們跟每一個公民所享有的投票權的影響力是一樣的;不過,若以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情況則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影響力可能比1千人或1萬人集合起來還大,也就是因為二個體制投票機制完全不同,因此,二者之間事實上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衝突;這樣的情況,與結婚有些類似,雖然不完美,但比起其他情況要來得好多了。
#@1@#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間的關係,就像是二個人之間的婚姻無法百分之百完美一樣,而這在台灣的現行體制下尤其明顯。就像是一對夫妻在買房子時,一個人較喜歡台北市中心的熱鬧情景,無論是逛街或是買東西都方便,因此她較喜歡買在市中心;不過,她的先生可能因為較偏好寧靜的居住地方,因此他會想要買較為郊區的房子,事實上,二個人的想法都沒有錯,只是彼此的考慮的角度不一樣而已,相同的情況也同樣會發生在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共存的情況;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開放三通及大陸投資的議題,從政治的角度上來看,由於透過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執政黨不傾向開放,因為開放三通或大陸投資後,由於大陸的磁吸效應,很可能會出現過度向大陸傾斜的情況,這對於台灣政治將產生一程度的影響,而這當然是部份政治人物不樂於見到的情況。相反的,若針對商場上的老闆作調查,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支持要開放。因為,開放三通後不僅可省下往返的時間,貨物的交通運輸成本也可以節省許多,而這些人又是資本主義下投票影響力最大的一群人;因此,就像是夫妻在買房子時的情況一樣,由於考慮的角度不一樣,因此,所得出的結論也因而南轅北轍。要解決二者之間存在的分歧情況,唯有靠法治來維繫;因為,在法治的社會中,有一項是資本主義要最為需要的要素,那就是對於財產權的保護。
#@1@#若以財產權的角度來看,這是民主制度帶給資本主義的最大禮物,因為資本主義要能夠順利運行,一定要靠財產權的保護,而只有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架構下,財產權才能受到真正的保護,不過,公平、公正的社會架構,並不能在資本主義的累積投票制度下體現,否則愈有錢的人將可用錢來影響公平或公正性,如此一來,保護財產權能順利運行的公平、公正架構,將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如此一來,資本主義也將可能因此無法體現。因此,雖然前面提到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存在一定的相互衝突,不過,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本主義的運行似乎仍需靠民主制度下的法治加以保護;以目前來看,落實這樣民主資本主義最成功的國家仍是美國,而法治精神的徹底實行,則是美國成為最成功例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1@#雖然,大多數分析師在提到政治面因素對股市的影響時,都是以非經濟因素來看待之;不過,不容否認的是,政治上的一些重大政策,對於整體經濟發展及成長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對於股市的漲跌及未來趨勢,也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貨幣、財政及管制政策,由於這些因素對於整個國家基本面發展有重大且持續性的影響,不像是96年的飛彈危機這種短暫性的因素,它對整體經濟及股市的影響極大,值得投資人留意其發展;因為,這些發展對於尋找長期投資機會來說,將有相當大的助益。這些貨幣、財政及管制政策,每項政策都與由全體人民選出,代表全體人民意志的政府所主導;因此,由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執政當局,對於資本主義的走向,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若從這個角度去回顧歷史,的確是可從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之間關係變化的大趨勢中,去找到長期且獲利豐厚的投資機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發生在1980及1990年代的美國,因為,政策上的變化,而對資本市場所產生的長期性影響。
#@1@#回顧過去的歷史,代表人民至上的民主制度,與代表市場至上的資本主義,都有風光的時期,長期趨勢的變化,就維繫於二者之間情勢上的移動。若以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著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的角度來看,代表人民至上的民主制度,就是由大有為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visible hand)為主導中心的機制;反之,代表市場至上的資本主義,則是由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的市場機制所主導。在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這40年當中,這兩股勢力分別主導了20年。大有為政府主導了1960及1970年代的20年,而1980及1990年代則是資本主義大放異彩的20年,也因為由不同的勢力所主導,對投資人來說,因而造成1960、1970年代及1980、1990年代二個迥然不同的結果;造成這種資本市場截然不同的結果,就是二個不同機制下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通常來說,在大有為政府主導下,通貨膨脹情況會較為嚴重;相反的,在資本主義看不見的手主導下,則可能較不會出現通膨的情況,其最主要的原因則與管制政策的效果有關。管制政策的施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某些特定團體或人士會受到保護,當場價格也會因此受到扭曲;反之,倡導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則是鼓勵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會出現品質愈來愈好,而價格愈來愈低的情況,對於抑制通膨的壓力有一定的功效。
#@1@#長期來看,通貨膨脹的變化對投資人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經濟變數;因為,投資人若知道通膨情況,就能明確決定房地產等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股票及債券等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及其他主要組成要素的相對評估價值。如前段所述,投資人若能對於大有為政府或是市場機制的變化正確預估走向,對於未來通貨膨脹趨勢的掌握度就能大大的提高;這些預估的能力,對於成功找尋未來長期投資的機會將有相當大的助益。若以美國的例子來看,1960及1970年代是大有為政府主導的年代。在那段期間,通膨壓力相當沈重,要抑制這樣的通膨壓力,就必須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這將導致整體經濟陷入衰退之中,是大有為政府所不樂見。就在當時,才在1979年8月上任的聯準會主席的伏克爾(Paul Volcker),毅然決然的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這也等於宣告大有為政府時代的結束,代之而起的是以市場經濟考量導向的資本主義至上的1980及1990年代。假若投資人觀察到這樣的趨勢,而在1980年代採取以下的投資策略,在未來的20年當中,它的投資成果絶對是成功的,投資報酬率也因而相當可觀。
#@1@#在1980年代初期,由於美國的政經體制已逐漸由之前的大有為政府,轉變為強調資本主義市場調節機制的體制,因此,整個社會經濟架構也隨之發生明顯的結構性變化;不論是貨幣、財政及管制政策,都產生重大的變化,像是為抑制通膨的緊縮貨幣政府,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此外,民間投資也因為這些轉變而大幅增加,產業管制取消,鼓勵競爭而使得價格下跌而降低通膨壓力,這種種的變化其實都隱含著投資機會,而掌握這些長期投資機會的策略有以下幾種:1、賣掉有形資產轉進金融資產:在通膨壓力減少的時期,有利以股票及債券等金融資產的表現;相對的,對於房地產等有形資產的價格,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投資策略應將有形資產的資金轉入金融資產的投資上。2、重股票、輕債券的投資策略:在資本主義盛行及低通膨壓力的時期,應將資產放在資產年期最長的股票投資上。3、重成長性、輕價值型的投資策略:由於資本主義當道時,股票的本益本將因為通膨壓力降低及企業獲利增加而提高,因此,投資策略上應以成長性個股為主要重心所在。4、增加美元資產部位:當時由於美國的資本主義將逐漸大放異彩,對於全球投資人來說,增加美元資產,就可像是參加美國資本主義盛行的大型派對。
#@1@#在經歷1980及1990年代資本主義的高峰期後,近年來美國的政經體制好像出現鐘擺效應,強調政府功能的大有為政府的那隻看得見的手,似乎有再度重出江湖的味道,這從布希政府的大舉出兵伊拉克,以及大幅減稅等措施都可看出一些端倪。因此,若以之前的推論來看,近年來的通膨壓力可能將逐漸升高;於是,前面所採取的投資策略就有修正的必要,在通膨壓力下的投資策略剛好與前面提到的相反:1、重有形資產、輕金融資產。2、股票、債券平衡的投資策略:通膨壓力漸增的時期,股票及債券都不會有太突出的投資報酬率,因此,策略上都不應在兩者上著墨太多。3、重價值型、輕成長性的投資策略。4、增加非美元資產部位。以上的觀點都是從投資美國的角度出發,不過,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投資台灣時運用。
#@1@#與美國一樣,台灣目前的政經體制也是民主資本主義的架構。因此,美國過去所發生的情況,事實是可以拿來當成參考。以台灣目前與大陸難解的關係來看,最能看出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之間相互衝突的情況,莫過於兩岸之間的三通及大陸投資問題;因為,目前兩岸之間無法三通的主要原因,完全是政治上的考量,若以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難題早已獲得解決;投資大陸不能超過淨值40%的限制也是一樣。不過,正如所謂資本無祖國一樣,台商透過英商百慕達或維京群島去投資大陸,結果是完全一樣的。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與美國1960及1970年代大有為的政府的情況較為類似;因此,投資時應以重有形資產、加價型投資及外幣資產為主,這與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情持續上漲、海外資產基金熱賣的情況不謀而合。接下來,若要出現重金融資產、成長型投資及台幣資產的情況,則必須出現類似像美國在1970年代末期及1980年代初期,由大有為政府看得見的手主導的政經體制,過渡到由資本主義中那隻看不見的手之市場機制決定未來方向。只要投資人發現類似的跡象出現,就不須猶豫,勇敢的採取重股票等金融資產、強調高本益比的成長型投資及減少外幣資產增加台幣資產的投資策略,長期下來,將可望出現令人驚喜的投資報酬率;這樣的轉折點究竟會以何種情境出現,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來看,三通的成行與否,可能就是投資人須觀察的轉折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