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達公布今年的第2季財報中,驚人地發現,友達的營業淨利為13.66億元,大幅超越了虧損達百億元的樂金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雖還差全球第一的三星約10.34億元,但此績效似已讓友達成為全球一級的面板大廠。只是,台灣企業雖在製造實力上,的確能與韓國大廠「等量齊觀」。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韓國廠商從設計出發、邁向另一個層次的戰局時,台灣廠商是不是還在原地踏步?從市場上的消費行為看起來,消費者不再只以價格為唯一考量,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是不是能夠在設計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對許多廣大的年輕消費族群來說,產品本身的效能能夠滿足需求已經是基本要求;至於決定性的關鍵因素,還包括產品本身是不是「夠酷夠炫」,或者是產品拿出手是不是能夠引起別人的讚賞,甚至像是把LV、Gucci穿上身一樣,成為身分的表徵。也因此,雖然價格比競爭對手貴上1、2成,日系、韓系產品卻已累積了許多的死忠客戶,花大錢買「滿足」。而對這些廠商來說,他們已經不再處於「低價、大量」的市場,而是更上一層的「設計」戰場。
#@1@#近10年來,韓國的產品設計、包裝有著長足的進步。以前,在亞洲,設計獨看日本;現在,韓國的許多設計竟已能挑戰日本的龍頭老大地位。雖然整體來看,韓國的設計還無法與美國、義大利等國相比,但至少像是三星、LG、現代已建立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就以三星來說,從2001年到2005年,這家韓國的企業巨人就得到IDEA(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工業設計卓越獎)19個獎項,是亞洲得獎最多的公司。三星為了從生產製造跨向設計的領域,至少花了5年以上的時間。以三星設計策略長(Chief Design Strategies)鄭國鉉(Chung Kook Hyun)為首的設計團隊,為解決本地設計資源的不足,便在全球六個城市(包括首爾、上海、倫敦、米蘭、舊金山、洛杉磯)都有設計中心,在過去5年內新聘進人員至少3百名。據韓國科學技術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李健杓(Lee Kun Pyo)指出,三星在全球市場上地位的轉變,主要就是因為公司內部的決策權力,由原本的研發工程人員轉移到設計人員身上。他說:「以往,設計人員是無法進入決策核心的;主要的決策是落在行銷和工程人員身上。但現在,只要有好的設計,執行長(CEO)就會讓工程人員去落實執行、克服技術上的問題。這尤其在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更是明顯。」而在三星這樣的策略成功之後,便引領了韓國其它企業的跟進,紛紛以新穎的設計搶進市場。最近,樂金(LG)所主推的巧克力機就是一例。今年7月,LG執行副總裁Jae Bae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的專訪時說:「這款產品對LG來說是一大突破。」而突破之處,就在於這款手機中的強烈創新和設計感。LG手機首席設計師車康熙(Cha Kang Heui)則表示,除了一般的手機功能之外,「Chocolate」所訴求的更是使用者在使用時的「滿足和驚訝」,包括鏡面黑色鋼琴烤漆、滑蓋設計以及熱感應觸控功能──利用手指的溫度感應來控制功能鍵,當滑蓋輕輕推開,觸控式功能鍵立即發出紅光等。果然,巧克力機推出不久,就獲得歐洲 Reddot Design和IF兩項設計大獎。而市場也對這款黑亮、輕薄的「Chocolate」反應極佳,不僅經銷商猛敲大筆訂單,還登上歐洲最大手機連鎖店Carphone Warehouse的暢銷排行榜。對LG來說,這款「Chocolate」所代表的意義還不止如此。今年7月中,LG公布的財報中揭露了第2季(4到6月)1千萬美元的虧損,主要就是來自於手機和面板事業。而在巧克力機問世之後,Jae Bae表示,LG將能夠躍居全球手機市場的第4位(在Nokia、Motorola和三星之後)。換句話說,LG正期待能夠靠著「設計」將手機事業轉虧為盈。
#@1@#李健杓指出,韓國的設計之路,從最初的包裝、外觀,到後來理解設計對整體經濟和產業的全面影響,前前後後,一共走了約30年。而在這30年中,韓國上從政府、下至學校,都強力推廣設計。1970年,韓國政府先是成立韓國設計推廣中心(KIDP:Korea Institute of Design Promotion)。而自1993年到1997年之間,全面實施了工業設計振興計劃。在這期間內,韓國本土的設計師和設計公司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在5年內設計類的畢業生就增長的1倍之多,也促使全韓的中小企業對設計的大幅投資。在當時,全韓約有10萬名設計師,而大部份的設計都是由企業內部所進行的,尤其是三星、大宇、LG這些大型企業;同時,平均每間企業就擁有4.24個編制內的設計人員。不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重挫韓國,當然也包括了設計產業。但韓國政府仍咬著牙在1998年到2002年間,推動第2次的工業設計振興計劃。這次的計劃讓設計師的創新能力與設計品質進一步提升。經過這4年,韓國設計類的畢業生又增長25%。2003年,韓國政府進一步發現了設計對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於是又著手進行第3次的工業設計振興計劃。這一次是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計劃,目的是把設計概念融入韓國的各個體制中,把韓國建設成一個東亞的工業設計中心。根據韓國政府的統計,在2005年,全國的就業人口有2285萬,設計人才就占了全體就業人口的4.89%,每年設計相關的畢業生有3.7萬人。
#@1@#其實,韓國之所以能夠在設計上逐漸進步、進而展現實力,主要就是政府、企業、和學校的合作。企業界重視實務,主要是利用現有資源來創造產品,使「知識」成為「現實」。政府則是制定政策,讓企業界能夠利用設計創造價值、並向政府提供競爭力;同時政府也給予學校相關經費,讓學校能夠藉此累積經驗和知識,並大量培養設計人才。總之,這三者之間是共同運作、互相影響的。因而,韓國在過去30年所做的,正是將「設計」移植進他們的企業、人民的DNA中!雖然韓系產品的設計在市場上仍有「外表華麗、但難掩設計缺陷」的遺憾,但這一段設計之路,將足以讓韓國廠商跨入「以質取勝」的高獲利市場。相形之下,即使台灣廠商在營收或出貨量上暫時領先,但這樣的第一,除了自我安慰外,實質利益實在不多也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