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推動已成為世界潮流,數年前主管當局擬訂無現金支付推動計畫,預期今年底國內無現金支付比率達50%。日前蘇揆特別強調,應將行動支付列為無現金支付推動重點。的確,無現金社會的推動可節省現金印製成本、杜絕偽鈔、資產透明化、課稅公平、防止洗錢、支付資料可以善用、便利消費、活絡經濟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然而,筆者想強調的是,行動支付不等同無現金支付。
事實上,各國在推動無現金支付的成效,均有其主客觀因素,不是政府一廂情願而一蹴可幾。咱首先以信用卡等為主流,和以行動支付為主流的瑞典和中國大陸為例,做個比較。
瑞典國民性偏好現金,也普遍使用支票進行支付。1990年代初瑞典泡沫經濟破滅,深陷金融危機,當局乃投資協助信用卡、簽帳卡及預付卡(歐洲的三卡均由銀行發行)的支付系統,以取代支票(包括現金)。同時,瑞典銀行現金搶案每年上百件,三卡使用大幅降低犯罪案件。結果,瑞典人民因有使用支票習性,升級為以簽帳卡、信用卡為主的支付水到渠成,店家配合設置讀卡機,瑞典無現金社會得以成形。
其次,中國大陸由於銀行不普及,支付清算系統迄未統一,國民現金支付成習。然而偽鈔問題嚴重,導致店家收受現金疑慮,國民使用困擾。2002年銀聯卡推出,然而銀聯卡九成為簽帳卡,大部分國民銀行沒有開戶,問題仍未解決。
嗣以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出現,擔任金流業務的支付寶採附條件支付(escrow),取得客戶信任。同時客戶可利用智慧型手機在實體店家進行支付,儲值額還可轉投資各類基金、保險獲利,客戶暴增到五億人。其後微信支付加入,客戶達七億人,兩者占有中國大陸95%支付市場。迄今,行動支付乃成為支付主流,為全球所未見。
依據國際清算銀行(BIS,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2018年公布各國無現金支付比率顯示,歐美日銀行體系相較健全國家無現金支付,均以信用卡等三卡為主,行動支付尚在起步階段,瑞典可為代表。而以行動支付為主,則唯獨中國大陸特例。有鑑於國內信用卡等支付已深入民心,推動無現金支付,達成無現金支付社會宜參考歐美日各國行動支付不等同於無現金支付的理念,必須研討主客觀環境循序推動行動支付始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