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越來越多的業界和學界人士提及自創品牌的重要性,也有甚多的研討會探討自創品牌的挑戰、推動方式等,而媒體也不時揭露自創品牌成功和失敗的故事。對於有意自創品牌或是已走上自創品牌之途的業者而言,這些有時矛盾的訊息究竟有何啟示呢?
#@1@#細看品牌,分為兩大類:以「消費者為對象」的品牌,如宏;以「企業客戶為對象」的品牌,如製造零組件的企業、以通路為客戶的企業及提供代工服務的企業。以此來看,臺灣企業不是沒品牌的,遺憾的是,在國際市場上,臺灣企業以「企業客戶為對象」的品牌多,以「消費者為對象」的品牌太少,因而在一般消費者的心目中,對臺灣企業的品牌較無印象。
#@1@#創立一個成功的消費者品牌,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花資源來累積,因為廣告有所謂的「門檻效果」(即未達某一量前,並無效果)。所有的品牌,其聲譽須經多年的累積。因此,建立國際性的消費者品牌,對臺灣企業有兩項挑戰:(1)如何掌握市場(各國的需求、文化、競爭情況等均不同)的動態資訊,以適時調整行銷和生產活動;(2)如何持續的支持在世界各國的行銷和廣告活動。由於國際化經驗少,資源不足(尤其缺乏資金),台灣企業在國際自創品牌之路尤為艱辛。
#@1@#然而,在以「企業客戶為對象」的品牌方面,臺灣倒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這些成功創立品牌的企業中,往往不是推動單一品牌,而是創立多個品牌。傳統上,總覺得推動品牌的成本甚高,因此多建議將資源投注在一個品牌,但這些公司以多個品牌卻建立了不錯的市場地位,實在是提供了另一種可供業者學習的模式。
#@1@#以喬山健康科技為例,就擁有4個品牌,每一個品牌都針對不同的通路(或消費族群):Johnson是歐洲的實用商用市場;Vision是美國的健身器材專賣店;Horizon是美國的百貨公司、大賣場及量販店;Matrix是高品味的大型商用市場。對不同性質的客戶(可按商用和家用、地理範圍、價位高低來區分),喬山使用不同的品牌。事實上,不只是喬山使用這種策略,為了抓住不同市場區隔的消費者,喬山的主要競爭對手大都採行多品牌策略。何以多品牌策略在運動健身器材業如此盛行呢?一國中消費者口味(或偏好)的多樣化為一關鍵。由於消費者口味差異大,就有多個市場區隔存在,但每一個市場區隔都不大,大型廠商進入的動機就低;由於消費者口味因文化而異,在當地製造的當地品牌就容易立足與生根。這兩項特質意味著生產的規模經濟較不易發揮,單一品牌的外溢效果較不高。因此,對於善於降低製造成本的台灣企業而言,就是個自創品牌的好機會:在地主國,一方面以較低的成本取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以有限的資金來推廣品牌。像喬山這樣的故事,也可以在其他的公司(或產業)中看到。因此,要自創品牌,除了企業本身有企圖心和能力外,對資源少的台灣企業而言,進入口味(或偏好)多樣化的地主國市場,成功的機會應該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