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世界經濟大恐慌的衝擊下,瑞士經濟亦因而陷入谷底。為期因應,瑞士政府採取與歐洲各國相同對策,包括:設立進口障礙防止資本流出、限制與國外金融交易。然而,此種保護國內經濟的措施,反而深化經濟危機,導致失業問題惡化,法定貨幣流通量不足,導致出口及觀光額驟減。
面對政府不當政策,瑞士民間為數約五萬位Gesell自由貨幣理論的信徒中,以吉曼(Werner Zimmermann)與恩茲(Paul Enz)為首,於一九三四年十月設立信合社,會員十六人,資本四萬二千瑞士法郎。一九三六年依據銀行法於巴塞爾設立WIR銀行,以中小企業為會員,會員數增至三千。並以無支付利息的WIR區域貨幣,提供會員進行交易,輔助法定貨幣流通不足,透過WIR銀行推動經濟圈(Economy Link、Economy Circle),活絡地區經濟。
其後,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WIR銀行也隨之進行營運模式、業務方向的改變,以便與時俱進,並且堅持創業當初經濟圈即自由貨幣的友愛經濟理念,由信合社轉型為銀行發行WIR區域貨幣。
自一九八○年末迄今頻發的金融經濟危機,在各國政府當局協調因應下,逐漸獲得紓緩。然而,面對八○年代以來金融經濟危機日益嚴重的衝擊,諸多專家學者特別是Gesell的信徒,透過研究分析,證實區域貨幣的發行流通地區,得以免於國際投機客造成金融經濟危機的衝擊,且有助於危機衝擊後,地方金融經濟的復甦。
研究並指出,以銀行或信合社等金融業發行區域貨幣成效最為卓著。研究均以瑞士WIR銀行發行WIR區域貨幣為例進行分析,結論並指出,區域貨幣的普及有助於資本主義的穩定(A local money to stabilize capitalism),特別以WIR銀行成效最佳。甚且形成新型經濟,即所謂經濟圈(create a new kind of economy, as well as new ways to develop social links. Guillaume Vallet)。
有鑑於此,近年來例如美國合作銀行(Federal Credit Union),以及東鄰日本的山陰合同銀行、靜岡銀行、伊予銀行、飛驒信合社等,參酌WIR銀行,發行流通區域貨幣,成效卓著,並引發風潮。
國內亦應配合國際潮流以WIR架構理念為主,參酌歐美日具體效仿引進,以利國內經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