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以來,受到疫情衝擊影響,全球經濟出現了罕見的「大封鎖」,影響所及所有的消費需求出現了雪崩式的下跌,舉凡百貨、零售、交通…等等都呈現瞬間「凍結」的景象。在這樣的狀況下,原油需求也不例外的快速下滑,庫存迅速囤積的結果,也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紐約輕原油期貨「負油價」的奇景。在震撼了全世界之餘,也顛覆了過往對於商品價格的認知。
原油需求下滑 短期供需恐再度失衡
而油價不斷的下滑也吸引了熱錢流入油市,引發了一波油價投機熱潮,各種原油相關商品紛紛躍上網路熱搜版面。在油價出現負油價過後,配合著疫情逐漸趨緩,一如市場預期展開強勁的反彈走勢。但反彈到了四十美元附近的原油真的還有投資價值嗎?這樣的看法開始出現分歧,究竟是反彈途中的修整,抑或是滿足點已到,這個問題縈繞在投資人的心中不得解。
要分析原油的價格趨勢,首先我們必須從供給與需求著手。從美國的能源署(EIA)資料顯示,在三月間,原油的消耗出現直線滑落,而產能減速卻相對遲緩,導致供給過剩當為油價崩跌的主因。而後原油消耗在度過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後,出現了「報復式的反彈」,此時供給才滯後的開始減緩,使供需失衡的現象快速消弭,為油價反彈提供了基礎。但這樣的現象卻在七月過後又開始逐漸有再度失衡的現象,使油價上檔反壓沉重,遲遲無法再度越過前波高點,故原油供需的失衡才是壓抑油價的根本因素。
全球疫情難以有效控制 歐美疫情恐再次席捲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我們可以歸結於兩大原因,分別是「疫情控制不佳」與「運輸需求不振」。
在台灣,即便到目前為止,政府仍宣導在公共場合、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應配戴口罩,但我們可能仍然很難感受到疫情的狀況有多嚴峻。目前全美每日仍有五萬人新增確診數,印度新增確診數更是高達六萬人以上。其餘諸如巴西、法國、西班牙等,每日也都有萬人以上確診數,在疫情爆發已屆半年多期間,各國遲遲無法有效抑制疫情的擴散,使一度轉趨樂觀的防疫工作蒙上一層陰影。
除了一般民眾疫情難以控制之外,政府高層也都出現了大規模淪陷的局面。截至十月中旬,全球已有八位國家元首確診新冠病毒,政府高級官員確診更是難以計數。按理應具有高度防疫意識及擁有相對先進、嚴謹防疫環境的政府高官紛紛中箭落馬,可見疫情的控制始終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時序進入秋、冬季節,公衛專家們紛紛警告疫情會有再度惡化的可能,若再配合每年的流感爆發,各國政府很可能會再次採取較為激烈的因應措施,對於整體消費需求又將產生嚴峻的考驗。而這樣的局勢也將衝擊到原油的需求再次轉弱,將會有不利於原油的影響。
全球航班停滯 陸運旺季已過
原油主要的用途為載具燃料,汽油、柴油及飛機燃料三者合計占了原油需求五成以上的比例,所以運輸需求對於原油價格的影響很大。
疫情期間航班數銳減,大大的衝擊了供需的平衡。根據flightradar24資料統計,今年夏季全球航班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三成的幅度。目前多數航空公司仍未有恢復航班數量的計畫,預估須等到疫苗全面投產上市後,航班數量才有機會恢復到過往水準。而全面投產的時間可能還要等到明年第二季過後才有機會實現,此前航空運輸仍將維持較低迷的狀況。
在陸運的部分,旺季則是在夏季。主因為夏季氣候較利於出遊,歐美也習慣於長途公路用車,對用油需求有顯著的增加,再加上暑假期間家庭旅遊加持,故每年七月過後油價都有較明顯的漲勢。但進入十月以後,暑假假期已過,再加上進入秋冬季節旅遊淡季期間,出遊人數大幅下滑,就過往經驗本就會對用油需求產生衝擊,再考量到今年疫情可能在秋冬季再次席捲而來,使旅遊動機減弱,更對油價有不利的影響。
回顧今年四月油價崩跌的狀況,我們發現紐約輕原油主要交割地「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使用率,一度飆升到八成以上。許多油商找不到可存放原油的地方,導致原油期貨到期日將屆時,為避免無處可放,導致不願承擔另外運輸到外地的額外成本引發的拋售潮。而這樣「一位難求」的窘境,似乎又再度悄悄地醞釀。
原油庫存逼近警戒線 短期油價壓力上升
雖然油價自四月二十一日暴跌後一路反彈至八月中仍持續創高,但庫欣原油庫存使用率卻也同步逐漸攀升,並在近期突破了七成水位,而持續遞增的庫存也開始接近了警戒線。再考慮到前文所述,近期用油需求的下滑與產能持續的回升,將使庫存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斷墊高,究竟會在哪一個時點觸發拋售潮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供需漸漸失衡的當下,庫存不斷累積,勢必對於油價產生壓力,短期內創高難度加大,或許須等到十二月底冬季用油旺季的來臨,或是疫苗有突破性的進展,才能再次激發原油向上的動能。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的原油相關商品,除了原油期貨以外,尚有ETF可供交易,投資人應審慎思考對策,並善用可交易的工具建構投資組合,以降低持有風險。如此,也能在下一波行情來臨時,有足夠的資金再次參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