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國界」,每個人都希望下一代能生活在和平與友善的環境中,讓我們一起率先播下善的種子。
對尼泊爾你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無數的高山與白雪皚皚的冰天雪地嗎?
我心中的尼泊爾是遠在天際,人民都充滿純真笑容的模樣,儘管不一定是如媒體形容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度,但他們保存著古老文化的深山處,有著我們網際網路世界無法理解的傳統生活模式。因著天氣、天然環境、交通等因素,形成他的教育資源相對不足,也無法參與世界一日千里的科技發展。
位於高山上的尼泊爾偏鄉與外界長期隔絕,教育層面的資源投入不足,也阻礙了外界的關心,增加當地貧困家庭及兒童學習與成長的障礙,台灣有許多因著某些信念,走入異鄉他邦,只因為人道的信念默默在世界各地投入公益的NGO團體,與先進國家的優質NGO組織一樣,為人道關懷的公益課題補上屬於他們的一課!
日前出席「士林婦女中心」的成立座談,「台北市全球慈善行動協會」的陳芮蓁社工知道我長年贊助東南亞語言的計畫,她迅速的安排張安慈執行長前來交流。該協會在教會的信眾支持下,在緬甸結合王建煊先生主導的「愛緬基金會」,已投入慈善與教育工作多年,更踏足到尼泊爾的幼兒關懷工作,尼泊爾和我們遠如天際的距離,這一群NGO工作者把台灣人的博愛精神傳遞出去,讓人相當振奮。
張安慈執行長對於筆者由香港基層社會來到台灣升學而改變命運,進而參與社會公益的服務歷程相當好奇也認同,她邀請我在聖誕節一起去花蓮參與服務。跟花蓮鳳林偏鄉的原住民孩童分享,我一口答應,因為其實這也是我多年的盼望,只是過去一直沒有機會走入台灣的偏鄉,做這麼美好的事情。愛無差別、無距離,我同時邀朋友準備聖誕禮物,希望帶給他們節日的歡愉與激勵,勇敢的找出自己的夢想及協助開展夢想的方法及貴人!想著這群純真的小朋友的面孔,心裡突然好期待聖誕節快點到來~
♦「台北市全球慈善行動協會」張安慈執行長來訪,與我們一起培養志工的緬甸語能力,提升偏鄉服務深度。
在富足的年代仍無私奉獻布施 是人間可貴的愛
「台北市全球慈善行動協會」服務擴及花蓮偏鄉服務,並邀請原住民小孩到台北進行藝文參訪,也透過舉辦公益電影分享會,引發對於議題的關心及對世界的想像。
尼泊爾貧童教育認養:自一九九九年起全球慈善行動協會已透過參與一百五十多位,資助者幫助約三百位孩子免於學業中斷,改變了家庭的生計。特別在後疫情時代,更多孩子在等待獲得更多的幫助,這些投入對他們意義更是重大。
緬甸一碗粥認養計畫:自二○一八年起穩定資助緬甸偏鄉三個貧民窟的兒童教育,受助孩童有更營養衛生的飲食,得到基礎的教育,協助他們用教育突破現有的困境。
台灣社會有許多規模較大的團體,得到社會與政府的眾多資源,也許我們也可以嘗試對剛起步發展的小型NGO給予鼓勵!在投入服務的同時,也帶我們看見遠方的視野,建構更完整的世界觀。(作者李三財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暨「就諦學堂」執行長)
♦每個偏鄉的公益計畫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甚至於一個家族的命運,不以善小而不為之。
♦安排花蓮偏鄉原住民小朋友到國家音樂廳,欣賞由游老師作曲結合詩人瘂弦作品舉辦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