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約兩個月前,《理財周刊》的第314期的封面故事「搶賺倒扁財」嗎?就在施明德於8月18日即將募得新台幣1億元、倒扁活動已箭在弦上之際,投資人擔心政治風暴利空衝擊,紛紛搶著出脫手中持股,受此影響,8月21日台北股市以重挫215點收盤。
#@1@#當時,本刊就提醒投資人,從過去歷史經驗印證,無論是2000年核四風暴,或是2004年319槍擊事件,乃至2005年3月中共通過反國家分裂法,只要股市因為政治利空衝擊而發生重挫時,就是最佳買股機會,而且,指數還會另創波段新高。如今回頭檢視,上波紅衫軍倒扁風潮,加權指數在一周左右時間,從6761點下跌到6422點,也不過跌掉339點。之後,台北股市就在外資買盤的加持,加上包括道瓊、中國等國際股市持續走揚的激勵下,指數一路震盪走高,不僅收復6171點失土,還進一步攻上至7000點整數關卡,最高來到7161點位置。現在,台北股市似乎又要因為陳瑞仁檢察官「國務機要費」起訴書出爐,即將面臨另一次政治風暴的考驗。然而,我們要再一次提醒投資讀者,在全球化潮流中,非經濟因素對市場所造成干擾,充其量只是掀起一波漣漪,而市場終究還是會回歸原來的方向。也因此,最好是漠視眼前的紛擾,回歸基本面,將眼光放遠,才能夠正確掌握到2007年投資趨勢;從剛公布台股上市櫃企業95年前3季財報中,不難從中解讀到關鍵線索。
#@1@#事實上,前3季財報所公布的僅是母公司財報,而非所謂合併報表。在企業降低成本與擴張市場等因素考量下,生產基地與行銷據點的外移已成必然趨勢。所以,在解讀財報時,若是單純以營業收入、毛利率等數字變化來檢視企業經營效率,或是篩選所謂「成長型」投資標的,確實會有所偏頗,而且難窺企業獲利全貌,甚至會「錯殺」許多獲利重心已在海外的績優企業。因此,最好是從最終獲利數據每股稅後盈餘進行篩選,並且同時掌握本業業外獲利變化狀況,這樣雖然無法精確了解整個企業集團營收規模,但仍然可以看出企業獲利軌跡。採取這樣的思維與方法,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前3季上市櫃企業最大特色就在於中國淘金熱潮銳不可擋,而且會在2007年持續延燒下去。其中,以老牌中國收成股,同時也是台灣鎂鋁合金機殼龍頭廠商可成來說,今年前3季累計每股稅後盈餘為10.38元,較去年同期9.79元呈現穩定成長,而今年也確定可以再賺1個資本額,獲利表現仍處於高水準。重點在於,從這10.38元中,有95%以上的比重來自中國大陸的貢獻。如果從母公司營收表現來看,事實上,可成母公司95年前3季營收7.8億元,較去年8.13億元呈現衰退,顯見在過去1年之中,可成持續將生產重心移至大陸。
#@1@#除了可成外,像鴻海集團旗下鴻準,也跟隨「富爸爸」腳步,將獲利重心移至中國大陸。今年前3季鴻準台灣母公司營業利益僅有5.84億元,較去年同期11.85億元,獲利表現可說是腰斬,然而,來自中國大陸「業外收益」卻高達43.07億元,不僅較去年同期14.73億元出現193%成長,而且中國大陸市場也成為鴻準獲利成長最大動力,成為「中國收成股」的企圖心一點都不輸給鴻海。另外,國內運動器材大廠喬山,94年第4季亦改由大陸廠開始接單,受此策略轉變影響,台灣母公司收益立刻從1.34億元掉到1億元水準,但來自認列中國大陸收益卻從6.31億元大幅躍升到10.49億元,來自中國大陸獲利貢獻比重從去年第3季82%快速竄升至91.33%。無論是可成、鴻準,或者是喬山,將獲利重心移至中國大陸的現象絕非個案,更有甚者,如同康師傅、富士康,乃至華新集團旗下瀚宇博德赴香港掛牌,在2007年亦將成為台資企業IPO典範。實際上,根據近期台灣經濟研究院所發布2007年景氣預測報告,帶動台灣經濟成長雙引擎之一的美國老大哥,明年經濟成長將會疲軟,亦有可能出現微幅衰退現象;另一具引擎──中國大陸,雖然因為中共官方持續實施宏觀調控,但不排除仍能維持2位數成長力道。簡單的說,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要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起飛力道,今年上證A股從1200點一路上攻至1950點,漲幅高達62.5%,而香港恆生指數也從年初15000點來到目前18700點,突破2000年來歷史高點。中國股市漲聲隆隆,但指數位置實際上只來到半山腰的位置,預期明年榮景依然可期,因此,2007年台北股市裏「中國收成股」當道,將成為投資人不可忽視的重要趨勢之一。
#@1@#除了「中國熱」之外,眾所期待微軟「VISTA效應」亦將會在2007年開始逐季發酵,帶動電子類股新一波的行情。嚴格說來,2006年整個VISTA效應僅在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類股明顯出現,所以,國內DRAM三雄──力晶、南科、茂德,乃至DRAM模組廠商威剛、創見等,無論單季營收或每股稅後盈餘都呈現逐季走揚的趨勢。簡單的說,有別於傳統Windows作業系統,VISTA作業系統著重於數位家庭整合,因此加入許多多媒體元件,好處是未來電腦畫面將看起來更炫、更吸引人,但壞處是會吃掉許多記憶體空間;所以,未來搭載VISTA個人電腦,DRAM容量「至少」是從1Gb DDR2 667MHz起跳,若是要讓電腦跑的流暢,DRAM搭載量可能要到2Gb左右,與過去512Mb搭載量相較,足足成長了4倍;因此,VISTA效應將2007年DRAM類股持續加溫空間。
#@1@#至於與VISTA直接相關的個人電腦(尤其是筆記型電腦),儘管各電腦大廠,包括戴爾(Dell)、惠普(HP)、東芝(Toshiba)都相繼推出「VISTA ready」機種,而相關個人電腦代工廠商第3季營收與獲利表現亦較前季為佳,但這些組裝代工廠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中國大陸與第3世界新興市場需求成長,亦不排除在下半年推出存貨降價出清動作(否則,毛利率也不會掉的這樣快),與VISTA應無太直接關係,但根據過往經驗,只要微軟有新作業平臺推出,未來一年個人電腦市場至少會出現20%的成長。因此,2007年個人電腦市場也值得投資人期待。然而,整個VISTA效應除了DRAM產業外,實際上,包括了中央處理器、繪圖卡、多媒體相關等,也都有再升級必要,其中,所牽動電子次產業上從IC設計、晶圓代工、乃至封裝測試、IC載板,都可望因VISTA效應加溫而受惠。問題在於,依據過往歷史經驗,微軟推出新的作業系統後,要讓市場信任與接受,進而出現換機潮,至少要花上2~3季時間;加上目前半導體產業都存在庫存去化的問題,從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龍頭大廠訂單能見度與對景氣預測來看,至少要到2007年第1季才可望解決,加上第1季本來就是電子產業傳統淡季。綜上所述,VISTA效應可能在2007年第2季開始發酵,並且逐季加溫;也因此,在VISTA效應的加持下,2007年第1季到第2季之間,應該會是電子類股最佳布局時機,而VISTA也會成為明年推升台股的重要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