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額交割股的話題非常地熱門,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上市公司的股票會變成全額交割股?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來自於財務報表,我們到底能從財務報表裏面解讀到多少訊息?可以從財務報表裏面找到弊端的最源頭嗎?
#@1@#財務報表最重要的把關人就是會計師,《理財周刊》社長梁碧霞分析,會計制度的健全與否將影響企業的營運及投資人股東的權益至鉅,因此世界各國對於會計師的責任要求日益嚴格;而投資人大多以財務報表為投資進出的參考依據,所以企業財報的揭露,關乎的將是投資者的資產,也包括外資的投資意願在內,最終將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長遠來看,會計師所負的責任將更為任重而道遠。而台灣近年經濟弊案叢生,諸多案例都是在財報上出問題;到底財報的訊息中,可以解讀出多少訊息?而從財報所提供的訊息當中,是否能找到避免弊案發生的關鍵?主掌財報簽證責任的會計師,更是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上市公司財報弊端連連,燦坤94年財報由於未取得廈門燦坤及其子公司的會計師查核報告,而遭到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曾被列為全額交割股,短期之內投資人損失慘重。而近來吵得甚囂塵上的台開內線交易疑雲,讓冷門的股票突然在一夕之間變得非常地熱門,但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或是會計師出具什麼樣的報表會導致一家企業的股票變成全額交割?
#@1@#致遠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游朝堂指出,一般而言會計師查完帳之後會對財務報表表達意見,這些意見包含四類:分別是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以及無法表示意見;若會計師查完帳之後沒有辦法出具無保留意見,該公司的股票交易就會變成全額交割股。上市公司有一定的規模與制度,所以幾乎都是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報表,以會計師事務所的立場來說,是對一般投資朋友們負責,不會因為會計師查到了什麼問題之後就被有關單位說服。如果查出來的問題很小,不會影響會計報表的表達,此時會計師會自行判斷表達的意見;若是重大事件則會影響到投資朋友的判斷,會計師還是會堅持出具非無保留意見。而會計師在這樣的制度裏面,真的有辦法幫投資朋友做到把關的功能嗎? 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則舉出國外的案例,美國是號稱最先進的會計制度,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台灣的這些頂尖事務所都是跟美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合作,可是竟然也會出現安隆案。而這個案子讓非常多的投資人受害,可見得會計這個制度在先進國家運行了幾百年的都會出錯,更何況是台灣?台灣的歷史沒有那麼長遠,在過去比較落後的階段並不太重視會計財報的揭露,而台灣還有多少像安隆案這樣的案例還沒有被揭開,這是令人擔憂的地方。另外就是當一個會計師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時候,讓這家企業被打入全額交割時,我們應該要肯定這個會計師事務所。所以我們應該去看看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在過去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頻率有多高,若是從來沒有出具這樣的非無保留意見的事務所,反而要去質疑它。在台灣最常拿來跟安隆案相比的就是博達案,博達案到最後東窗事發變成全額交割股,會計師竟然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從來沒有提出過非無保留意見?
#@1@#梁碧霞分析博達的案例,在證券市場爆發博達案之前,法人或研究機構已經在流傳博達有問題,然而博達從股價50元到30元之間花了一年的時間,從30元跌到20元又花了一年,從20元再跌到10元又花了一年,結果是在股價低於10元的時候才爆發出來,所以它的股價在長達3年半的時間裡,投資人根本毫無資訊可以去設停損。但是在安隆案裡面,他們的前執行長與創辦人兼董事長都可能會面臨上百年的刑期。台灣大學國企所所長林修崴表示,在安隆案裏會計師是有責任的,在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查核報告是要具名的,若會計師提供虛偽不實的報告或者意見,就要去檢視他的過失或者故意的行為。假若是過失的話,那就是沒有盡到心力或客觀的表達;若是故意的話,就是代為掩飾。游朝堂補充說明,安隆案當中是因為會計師將把證據淹滅掉,這是一個非常重大過失,會計師把過去配合公司的證據毀滅,表示並沒有把該揭露的事情揭露出來。從更現實面來看,當時安隆是這家會計師事務所在當地最大的客戶,他們不敢得罪這個客戶,所有才會有代為掩飾的情形出現。梁碧霞認為,彙整財報的簽核最重要的還是在會計師,但是針對會計師也必須要有監督或者約束行為的機制,否則如果面對的是客戶的帳務出問題,但是會計師事務所又要肩負監督客戶的職責,不免有利益上的取捨問題出現。
#@1@#到底應該由誰來監督會計師?馬凱指出兩個方向,一邊是政府,一邊是市場。政府可以找專家來監督,但問題是全球的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網羅了全球頂尖的菁英,所以他們的專業絕對超過政府所顧用的任何公務人員。因此就會出現以中等的人材去監督頂尖的菁英,就會碰到能力是否足夠的問題。如果過於依賴政府的監督是不夠的,而市場的監督相形之下就會顯得很重要。要做好市場的監督,首先就是要讓這些會計師事務所要愛惜羽毛,一旦被發現有程序上的污點或者能力上的問題時,就會讓這個事務所的地位大幅滑落,這對已經有非常龐大業務的事務所來說,才是一種約束力。無論如何,已經讓所有投資人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梁碧霞強調,政府監督這些頂尖人材還是得發揮效用,例如政府要有特定單位來做監督的工作。不過,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機制來監督會計師,才能真正發揮監督的效用? 而會計師事務所對於個別會計師有無監督或者任何約束行為?這樣才能讓會計師正視自己該負的職業責任。游朝堂說明,一般而言證期局規定,國內並非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都能查核所有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表,要具備某些基本的條件,例如能夠查核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要有3個以上的會計師,支援的助理人員必須有一定人數是本科系畢業。目前證期局更要求會計師必須提供檢查表,檢查表上面須載明每個查核動作是依據哪一個條文所執行,最後還得要有會計師的簽名。而交易所或者櫃檯買賣中心也有抽核的制度,被抽核的企業必須把會計師的工作底稿送到櫃檯買賣中心或是交易所。所以在把報表送到證期局的過程,就可以看到會計師事務所做了什麼工作,以及注意到了哪些項目與細節。
#@1@#梁碧霞指出,現在台灣有愈來愈多的公司,他們的財務報表不是只有位於台灣的公司而已,可能包括了中國大陸、歐美等去設立分公司,所以在閱讀財務報表的時候要如何切入,也影響到財務報表的可信度。尤其是企業在海外或中國的投資狀況可取得的資訊有限,必須讓投資人有管道取得企業海外經營的真實情況。林修崴認為除了會計師的信用是必須去觀察的之外,可能還要去看這些子子孫孫的公司。不過,我們現在的合併報表制度,不一定能忠實的呈現所有會計帳上的項目。例如關係人銷貨的金額如果突然之間增大,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台灣很多公司的財務報表後面還列了許多的轉投資公司,投資人就會比較少去注意這些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就會透露了正在進行掏空的異常行為。梁碧霞則指出,財務報表的重要性影響層面很大。目前有很多企業外資持股大於50%,例如台積電外資持有72%,台達電外資也有67%的持股,當外資湧進的時候,我們的財務報表是否能夠增強外資的投資信心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夠更進一步吸引外資。會計師所扮演的角色責任重大,如何幫助企業財報資訊透明化、如何在法令規章之下實行該有的職責、以及如何保護投資人、重振外資對企業及證券市場的信心,都是目前努力的方向。企業是永續成長的,投資人的知識是逐漸提高的,在台灣的會計制度及法令與國際接軌的時候,未來對會計師責任的要求將須更為嚴謹。[本文內容摘自超視「全民拚理財」節目,請鎖定本周日晚間8點播出之「全民拚理財」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