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學術研究圈都相當惋惜失去這位讓人尊敬的優秀學者,對於他成為大體老師造福社會,我們更是表示萬分的尊敬。
邁入不惑之年我編織起全新夢想:在未來十年內要走遍台灣一百五十所大學,與時下年輕人分享想法、雙向溝通,近距離觀察高等教育現況及未來的可能性。日前接受佛光大學南向辦公室主任陳尚懋教授邀請以「前瞻東協─台灣年輕人的機會與挑戰」主題作分享,會後加入了陳鴻章教授進行交流,話題中不約而同地提及剛離世的好朋友戴萬平教授,彼此相互提醒著在投入工作的當下也必須保重身體,才能長久在連結東南亞的道路上持續貢獻。
今天和大家聊聊戴萬平教授。大學主修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轉往亞太區域研究,曾在印尼大學社會與文化學院(BIPA)修習,長期從東協角度看東南亞國家產業政策和政治經濟發展。他曾分享過「深信唯有透過田野調查的實務參與才能真正認識東南亞基礎」,也曾在印尼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越南社會院中國研究中心等各國進行研究,長期累積起豐富的國際經驗,擔任泰國正大集團(CPALL)企業訪問學者,透過深入在地參與來了解社會運作。他更親自帶領學生進行實習課程,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自己在泰國7-11擔任「高年級實習生」,成為第一線的服務人員,與基層員工一起彎下腰工作,並在臉書分享其中經歷,當我看到相關文章時,感到相當的震撼!
戴教授分享過泰國觀察,社區如何轉變為「善」的關係,其中個案是在泰國7-11店面口外街頭小販、美食小吃是可以直接擺攤營業,而且是和平共存著,這應該也是流通巨頭連鎖企業在當地被大眾接受的原因之一。也提到從他國社區營造關係的視角反思,台灣政府與大型企業的營運管理多半以目標為導向,凡事講求效率與關鍵績效KPI,急於看到短線回報,與泰國「慢慢來」特質大相逕庭。回到要認真經營東協、建立灘頭堡,真正更需要的是「鋪陳」:不以短期獲利角度去投資,而應以多角化方式互動,累積信任資本、建立關係、取得認同,在地市場才有擴張的可能性。戴萬平是國內研究東南亞政經情勢的重要學者,除 了專書期刊著作外,也執行過經濟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大型研究計畫,更獲頒經濟部國貿局頒贈終身成就獎。
而和戴教授相識於台灣泰國交流協會,我們同是理監事,經常討論東南亞相關議題。二○一七年我舉辦了「亞洲青年東協創業論壇」,特別邀請戴教授前來分享,他也義不容辭的一口答應。直到去年底在高雄出差時想要前往拜訪,才得知他的健康狀況甚憂,心中湧起念力期望能有跨越,很遺憾一月份收到戴萬平教授英年早逝的訊息,萬分不捨。
生前奮力於東南亞交流啟蒙後生 如今成為大體老師遺愛人間
今年三月初與宋鎮照教授一同出席戴萬平教授追思會,過程簡單而隆重,大家看到了正修科技大學對他的肯定、情誼及惜才。各種展示中更感受到戴教授長年奔走於東南亞教學歷程。他正值壯年的四十九歲離開我們,同時也在家人支持下成為大體老師,讓愛遺落人間。戴萬平老師的經歷、身體力行告訴年輕學子們「放大格局、追求夢想勇往直前」,在此祝福他的家人平安順心。(作者李三財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暨「就諦學堂」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