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可以有數億次的訓練,能解決相對沒那麼複雜的問題,遇到複雜的再轉給真正的理賠人員處理。由AI先行過濾,能讓理賠更有效率,而且準確度更高。
面對新興科技不斷創新,數位轉型不是「要」或「不要」的選擇,而是必須做、非做不可。
自己過去工作一路從出版到雜誌、電視,看到最多的「數位化」就是員工使用電腦作業,產品從實體變成數位,書籍成了電子書、雜誌加上電子雜誌,新聞上了網路,但這就是數位轉型嗎?當然不是。
從科技出發 以使用者的價值與體驗為核心
數位轉型是一個結合數位科技跟原本營運模式的過程,整體說來,就是一個組織改造的工作,必須從營運流程、價值主張、使用者體驗、數位文化全方位著手,成為以使用者的價值與體驗為核心,且不斷更新、持續轉型的靈敏組織,數位轉型是變動的、是快速的,並沒有一定的里程碑。
理所當然,數位轉型必須從科技出發,但決勝關鍵並不是科技,而在人。
既有組織裡的人會想:加入科技,會不會影響既有人的工作機會?會不會增加效率後提高風險?這些想法都可能成為數位轉型的絆腳石。
尤其金融業是特許行業,是受到監管的。如果要讓金融跟科技結合,讓最具創新能量的新創公司來主導最有效率。然而,面對風險控管保守的金融業,要跨出這一大步並不容易。
金融業的數位轉型並不只是有了網路銀行、App就可以,而是必須具有從消費者端出發的設計思維,在在都是數位化。而在數位化背後的基礎就是海量的數據,這些資料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空間就出來了。
AI先行過濾 理賠更有效率
大家最熟知的AI人工智慧應用應該就是圍棋,二○一六年,AlphaGo擊敗職業圍棋九段棋士李世乭,打響知名度,靠的就是強大的學習能力,這能力若用在金融業上,可以發揮多少?就從AI保險理賠來談起。
一般來說,理賠速度是保戶投保時考量的要素之一,對保戶來說,理賠速度當然越快越好,法律也規定保戶備齊文件申請後十五天內必須理賠,不然需支付保戶利息。而透過AI理賠,理想狀況下,三十分鐘就可以搞定了。保險理賠人員要審核各式文件,好的理賠人員,除了要有良好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人格特質外,更需要累積理賠案處理的經驗。
對一個保險理賠人員來說,可以看過上萬件案例就已經很強了,人工智慧卻可以有數億次的訓練,經驗值上輕易就贏過人類,能解決相對沒那麼複雜的問題,遇到複雜的再轉給真正的理賠人員處理。由AI先行過濾,就能讓理賠更有效率,而且準確度更高。
再分享一個手機保險的例子,當手機越來越貴,也就催生了保險需求,手機保單在二○一八年開賣,當年保費六億二六三三萬元,二○一九年保費達二三.○四億元,二○二○年保費再拉高到三十六億三八七七萬元,成為產險業成長最快的險種,是保險公司耕耘的新市場。這時AI理賠也派上用場了,如何判斷損害情況、是否有造假……,這些檢查非常繁瑣,導入AI由機器直接判斷,有問題的案件時再呼叫真人幫忙,省時又省力。
資料共享創造更多效益小公司也可以AI化
而AI跟保險的成功結合來自於洽吧創辦人趙式隆的團隊,以資料科學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MARK,從保單健檢、核保到理賠,挹注人壽與產險業者數位能量。
台灣目前有幾家壽險公司已經讓AI理賠上路,但後續會遇到「大者恆大」的問題,大的公司經濟規模大、資料量也大,難道小公司就只能成為數據孤島?很開心地看到台灣的新創公司正向的能量,跟主管機關保險局溝通,從強制責任險業務試辦開始,案件集中在保發中心的資料中心裡面,就可以用人工智慧來處理,讓小公司也可以AI化。資料就是資產,如何「共享」創造更多效益,值得產官學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 : iStock
文章來源110年4月8日出刊【理財周刊1076期】 https://pse.is/3ac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