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問到誰是台灣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老大時,具有市場概念的投資人可能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由黃崇仁主導的力晶」。這確實是正確答案。只是,可能有不少人不了解:事實上,力晶這個DRAM大哥的位置,才不過坐滿3年;而3年前的DRAM產業龍頭,其實是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科技。自從2003年夏天,力晶12吋晶圓廠正式投產以來,南科無論在營收,或是在獲利表現上都有漸趨下風的走向。到了2004年,12吋晶圓廠的效益明顯浮現後,力晶以全年營收新台幣574.36億元,首度超越南科的405.21億元,穩穩坐上台灣DRAM龍頭寶座。
#@1@#不過,也正因為有了12吋晶圓廠助陣,不但讓力晶產能有效提升,同時也因為達到經濟規模,讓生產成本獲得進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力晶因而擊敗南科,成為國內DRAM產業龍頭,從此以後,擴充12吋產能就成為力晶近年來所採用最主要競爭模式。除了原有月產能4.5萬片的Fab12-A外,力晶的第二座12吋廠Fab12-B也在94年正式加入生產行列,月產能也是4.5萬片。除此之外,力晶還在95年1月向旺宏電子購入月產能3萬片的12吋廠(Fab12-M),這不僅讓力晶12吋晶圓月產能高達到12萬片,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家同時擁有3座12吋晶圓廠的半導體廠商。黃崇仁當然不會以此為滿足,除了座落於中科的Fab12-C與Fab12-D已於95年3月開始動工外,黃崇仁還揚言每兩年要建1座12吋晶圓廠,並將在台灣興建8座12吋晶圓廠,這使得力晶的晶圓產能超過台積電。
#@1@#相較於力晶積極興建12吋廠,南科在擴充產能的腳步,就顯得保守許多。目前,除了原有月產能7.3萬片的兩座8吋晶圓廠外,南科可以說是國內唯一沒有12吋晶圓廠的DRAM製造業者;南科12吋晶圓產能則完全由轉投資公司華亞科全數提供。然而,即便華亞科月產能已拉高至6.2萬片,但華亞科產能是由南科與其夢達均分,也就是說,南科所分得12吋晶圓產能也才3.1萬片,連力晶原來Fab12-A的4.5萬片月產能都比不上。雖然,南科在產能擴充上完全比不上力晶;但從市值變化來看,2006年力晶市值僅從1,210億元成長至1,381億元,南科市值則從766億元一舉跳至1,062億元,年成長幅度也高達38.59%,超過力晶的14.14%;正因如此,雙方市值差距從444億元縮小到319億元。從獲利面來看,2006年力晶每股稅後盈餘估計為3.6元,南科的每股稅後盈餘則有機會挑戰4.2元,就獲利數據而言,顯然是南科略勝一疇;而且,這是自2003年以來,南科在獲利上首度超過力晶,這也難怪2006年市場對於南科認同程度遠高於力晶。
#@1@#明明是力晶產能與生產成本遠優於南科,但卻偏偏是南科的獲利表現與市值成長高於力晶,何以會有如此矛盾的現象發生呢?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有別於力晶採取持續擴充12吋廠產能競爭策略,南科所採取的對應之道,則是強化研發,積極取得技術領先的優勢。以國內DRAM三雄研發費用支出進行比較,南科近3年來研發費用金額都超過50億元;反觀力晶,則還沒有出現破20億元的數字;茂德的平均研發費用,則落在每年約20億元的水準;簡單的說,將茂德與力晶的研發費用加總計算,都無法超過同期南科在研發上的支出。從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進行觀察;近年來,南科平均落在10%水準,力晶、茂德則分別處於3.5%與5%的水準,無論從絕對數字來看,或從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相對性數據比較,都可以明顯感受到南科對於技術研發重視的程度;相形之下,力晶在研究發展上的努力,則明顯不夠。當然,南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獲得明顯的回報。最顯著的成果就在於:南科是國內DRAM廠商中,DDR2技術最早獲得國際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認證的廠商;不僅如此,南科也是微軟Vista新作業系統最大的受惠者。Vista對於DRAM產品的速度及容量要求非常高,如果,順利處理多媒體或遊戲軟體,DRAM的基本要求至少會在2Gb(=1,000Mb) 800MHz(赫茲;運算速度單位)DDR2的高階DRAM產品,而不是目前流通市場上512Mb 533 MHz DDR2的低階DRAM產品。現在,環顧國內DRAM製造廠商,目前,也就只有南科具有技術能力可以量產高速、高容量的DDR2產品;所以,在DRAM三雄中,南科才是名副其實的Vista概念股。再從客戶結構來看,南科主要客戶為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級OEM廠商,合約市場(Contract Market)客戶約占7成;力晶除了將產能提供給合作伙伴爾必達外,其它產能則全數在現貨市場(Spot Market)中銷售,這部分約占力晶營收的7成比重。從2006年第3季以來,現貨市場報價就持續滑落,而合約市場由於來自OEM大廠需求仍相當強勁,報價表現則相對平穩。如此的差別,也成了南科獲利優於力晶的重要原因。
#@1@#當然,面對力晶持續擴建12吋廠產能的壓力,南科自然不會掉以輕心;除了轉投資公司華亞科第2座12吋晶圓廠已於2006年10月裝機,預計2007年華亞科月產能可以拉高到12萬片外,南科自己的12吋晶圓廠也已在2006年3月動土,預計2007年第3季開始試產,期初月產能可達3萬片,最大月產能則可擴充至6萬片。事實上,從帳面來看,2006年力晶獲利雖然優於南科,但股價卻始終無法獲得投資法人認同,最重要原因就在於力晶為了籌措擴充產能所需資金,近3年來合計發了約4.8億美元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姑且先不論這些可轉債是否以折價方式發行,但如果這些海外可轉債皆轉換成股票的話,股本稀釋度將超過10%,以去年力晶EPS4.48元來計算的話,實際上,力晶稀釋後的EPS大概只在4元上下,獲利狀況其實不若南科。南科與力晶的龍頭之爭,目前,誰輸誰贏還未見分曉;但是,這場龍爭虎鬥,勢必會讓全球記憶體市場再掀波瀾,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