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中國前總理鄧小平一句「走自己的道路」,讓中國走向改革開放,也讓可口可樂等國際食品大廠不禁想像著「如果中國10億人,每人喝一罐」的超級商機。但以當時中國的人均年所得大學3百美元的水準來說,可口可樂想得太樂觀了。但20年後的今天,要人均年所得超過已上千美元的中國人,花錢買蛋糕和餅乾,根本就是家常便飯。而每當中國人多吃一塊蛋糕、一片餅乾,就會讓南僑企業多賺一塊錢。
#@1@#南僑在大陸的投資開始是以天津南僑油脂起步。1997年投產的油脂廠,是由南僑、頂新和日本三吉油脂合作,其中南僑與頂新提供資金,三吉則提供精煉棕櫚油的必要技術。投產後由於供應頂新旗下多數食品事業,也和大陸麥當勞合作,加上開發大陸本地的糕點市場,不但精煉棕櫚油每月達到9千噸,人造奶油也從初期每月1500噸,至前年擴展到每月6千噸的規模。近期,南僑董事長陳飛龍打算在廣州設立新油脂廠,將在今年3月投產,仍主攻當地的糕點市場,人造奶油產能從每月3千噸起跳,最高可達到每月9千噸。陳飛龍說,其實在台灣設廠成本較有優勢,他原本希望兩岸三通,可以在台灣南部設立油脂廠,供應華南市場,但兩岸不通的結果,南僑最後還是只能在大陸開新廠。陳飛龍次子、也是天津南僑董事總經理陳正文表示,全球主要的棕櫚油由馬來西亞大家族控制,光在大陸做精煉棕櫚油事業,價格不會比馬來西亞業者犀利,又要面對大陸國營本地油脂廠的競爭,因此南僑選擇走高階產品市場,例如提供糕餅業者較高級的酥油和冷凍麵團產品,毛利較高也較穩定。除了做油脂和麵團供應商,為推展油脂事業,陳飛龍也在大陸開設麵包店,最近「貝可利麵包店」就在上海開張。雖然南僑的客戶不乏如克莉絲汀餅店等大型業者,不過陳飛龍認為,上海市場夠大,足以接受多家麵包店在當地發展。他規畫5年內「貝可利」在上海最多可開到100家。
#@1@#而南僑生產的油脂和麵團走高階市場,自家賣的麵包也很高價,一般大陸麵包店的麵包平均約人民幣3元,貝可利則從6元起跳。但大陸的消費力夠大,甚至還接受過俄羅斯客人特地定做家鄉口味的麵包,利潤自然也不讓人失望。陳飛龍表示,今年南僑兩岸的餐飲業營收目標為10億元。陳飛龍說,不排除未來南僑變成控股公司,將獲利甚佳的油脂事業獨立出來,在海外上市,甚至連餐飲事業也可能分割上市。但為了避免台灣當局「關切」,陳飛龍也一再強調,分割事業體只是規畫中的想法。不過隨著兩體系逐漸壯大,南僑也儼然成了中概股的代表,幾年內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