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封關11天後果然在外資法人「趕進度」加碼近81億元的帶動下、順利站上7900點,算是為金豬年開了個好采頭!而每次提到今年亞股金豬年行情,外資圈多頭論調從不缺席,尤其是台股,今年指數高點從8400點一路喊到一萬點者所在多有,除了產業基本面不錯外,最大關鍵莫過於資金動能,而外資圈眼中的資金動能,已非傳統機構投資人的熱錢,而是從銀行體系逼出來的「新錢」!
#@1@#其實,農曆年期間有項新聞值得注意,日本央行繼去年中再度宣布升息一碼至0.5%,按邏輯,國際資金在carry trade考量下,應該會從新興市場轉向日本,但事後證明情況並非如此,「回補(unwind)」情況並沒有如預期般發生,最直接的解讀是:在資金行情下,今年以台股等亞太區股市金豬年行情應「欲小不易」。從基本面來看,今年科技產業前景之好當然不必贅述,套句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的話:今年科技產品線之齊全(如4i)、所能帶動市場終端需求之強勁,可說是前所未見!但除了天時、地利外,若沒有人和的搭配,也只能徒呼負負。所謂的「人和」,所指的就是豐沛的資金動能,過去大家解讀資金動能,都是單純地以MSCI調升台股權重所吸納的被動型資金來檢視,再積極點的,就是拿台股跟其他股市比,只要投資價值被低估、或產業面有利多消息,就會吸引主動型資金進場加碼,此一邏輯也一路將台股撐到目前的指數水位。
#@1@#這樣的論調現在看起來雖然仍適用,但也未免略顯老氣,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伍德(Malcolm Wood)很明白地指出,全球資金移轉速度非常快,過去主導全球資金脈動的七大工業國(G7)優勢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亞洲新興市場,也就是背後隱藏的龐大儲蓄資金。若真要認真解讀,伍德這套論述在外資圈也不能說創新,畢竟亞洲人愛儲蓄是出了名的,大家也都知道,但伍德提出了一項數據,或許可做為參考:亞洲(除日本外)的儲蓄率只要挪出一個百分點到股市,背後就代表900億美元的新資金。
#@1@#亞洲之所以會主導未來國際資金走向的原因,伍德歸納為以下四項:一、貿易順差以每個月3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速度增加;二、平均短期利率為4%、相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為低,本來就提供國際資金往亞洲跑的誘因;三、亞洲貨幣升值趨勢確立;四、亞洲股市吸引國際資金的能力超強;影響所及,亞洲貨幣以每年20%的速度大幅升值,且76%的銀行放款/存款率更是創下新低。當然,誰是這波「新資金行情」的最受惠者?從數據看來無非是新加坡、香港、中國、馬來西亞、台灣;從類股看就是銀行與保險族群;這也是為何摩根士丹利證券在最新的亞太區投資策略中大舉喊進台股與壽險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