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在曾做過記者的投資專家艾福瑞德‧瓊斯(Alfred Winslow Jones)成立全球第一檔避險基金(Hedgy Fund;又稱對沖或套利基金)以前,只有投機者才會賣空,受人尊重的投資家多不屑此道;而到了10多年前,國際炒手索羅斯(George Soros)突擊了英鎊、泰銖、港幣,雖讓避險基金四字聲名大噪,卻也讓人對避險基金沒有什麼好印象。但2000年以後,美日等國邁入低利率時代,卻給予可操作財務摃桿的避險基金極大的養分,紛紛以借低利率的日圓,然後投資在高利率的新興市場國家。這對當時苦無賺錢機會的投資機構與富人來說,猶如久旱甘霖。
#@1@#美國避險基金研究公司(HFR)就發現,近幾年,每年流入避險基金的資金以15%至20%的速度成長,2006年成長率更高達29%,目前發行的避險基金達1萬檔,而總管理資產規模更超過了1.43兆美元。然而,這些驚人成長的數字,卻引不了台灣大部分投資人的注意,因為國內法令尚未開投資。既然吃不到,就不如不看。但預先做好準備的人,往往能早人一步賺到錢。在歐元區規模最大金融服務集團法商興業,其旗下的避險基金事業群(SGAM),在前年就因應香港、新加坡等國的政策開放,積極布局亞洲。而因台灣也有投資人對避險基金興趣濃厚,SGAM主管及基金經理人艾瑞克‧阿堤亞斯(Eric Attias)就曾來台,同時推廣避險基金,及拓展業務機會。年前,在阿堤亞斯來台停留不到8小時中,接受了《理財周刊》的專訪,以下為採訪紀要:
#@1@#《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在進入避險基金的主題前,想先請你談談台灣投資人最關心的亞股,在美國經濟趨緩下,許多人看好亞股,你的看法如何?《阿堤亞斯》答(以下簡稱答):其實,談所謂的整體區域表現,並不太恰當。像日本,通常會與亞洲其他國家有不同走勢,而即使大盤表現不錯,還是要看各公司的獲利、投資報酬率等。因此,近來亞洲股市雖然熱絡,但主要是靠大型股的業績才推動整體指數。而也受到基金投資人注意的歐洲市場,表現亮麗的是靠出口而推升股價的企業,並非歐洲國家表現的好。所以,投資人不要單就區域性來看,而是要考量利率、油價、美元等各個因素變化。問:亞洲市場已連漲多年,未來你還看好嗎?答:我先談一個觀念,有許多人把台灣、南韓等國也列為新興市場,但我認為,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機制頗具公平性、透明度高,資訊也完善,是相對成熟的投資市場。所謂的新興市場,是這些國家對市場價格不敏感,交易或金融市場不敏銳。另一種定義方式是,該國中產階級是否在成長,若有成長,就不在新興市場之列。而SGAM之重視亞洲市場,是這個市場的各項需求仍然強勁。而我對亞洲的基金經理人非常有信心,所以會考慮與他們結為策略夥伴,共同經營亞洲市場。其中,我們最有興趣的也包括台灣,台灣並不如某些人想像中那麼糟,像在台灣的外商保險公司、台灣的產業結構都表現越來越好。另外像香港,97之後,原本並不被看好,但卻在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後,市場更加成熟與國際化,新加坡也是如此。聽說,亞洲現在流行M型社會理論,許多中產階級消失。但其實,投資的決定權在自己,而非社會影響。現在開始管理自己的財富,就決定了自己的階級定位,也決定了自己的快樂程度。
#@1@#問:回到避險基金的主題,投資避險基金需要看時點嗎?答:所有的基金商品,若要達到最佳投資報酬率,不是選時點,而是看商品組合的配置。所以市況不佳時,有些基金仍能表現不錯,而市場好時,也有商品表現很慘。所以,投資不是看市場表現的時機,而依當時市況去選擇適當的商品。問:而依市場狀況選擇對的基金,會因投資人是保守、敢於冒險等屬性而有差別嗎?會的。但建議投資人注意Alpha(代表波動性)、beta(代表受市場影響程度)、recreatie(確認) premier這三種數值,其中的recreatie(確認) premier特別針對評估房地產、私募基金、避險基金等的另類投資。另外,基金經理人也很重要,好的基金經理人除了傾聽投資人的需求及期望外,還需要依照投資人的狀況給予適當的建議,他會敎投資人如何降低風險,而不是要投資人買怎樣的商品。
#@1@#問:該如何慎選避險基金?答:要觀察發行避險基金的公司在過往的信用度,以及是否要穩健、長期經營。避險基金跟共同基金的差別在於,因為避險基金能作多也可作空,共同基金只能作多,反而有時風險更高過避險基金。而正因避險基金多空都可以做,所以好的公司和基金經理人,會做非常多的研究、對每項商品背景都很了解,更以最新方法、將共同基金和避險基金結合分析,再提供投資人較好的策略建議。不少人認為避險基金很神秘,但若接觸更多資訊,就會對它的優缺點看得更清楚。避險基金就像藥物一樣,可以在急難時救人,反之使用不當也會變成毒藥。投資避險基金,要了解風險何在、績效和報酬率如何,越了解後,也就更能掌握它的投資方法。問:SGAM對台灣市場有何規畫?答:台灣現在對避險基金仍有法規限制,但SGAM在調整產品內容、操作方式、投資門檻(最低為1000美元)後,將在今年提出申請。一旦申請過了,則把避險基金當做共同基金來操作,這將是全亞洲的首例。事實上,2005年9月SGAM在歐洲就成立類似性質的3檔基金,運用的模式如傘狀架構,投資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偏好選擇或組合投資架構,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募集了100億歐元。所以,在台灣除了SGAM將儘快完成合法申請外,投資人也可以透過私募基金、海外帳戶等管道進行投資。至於與投資型保單的連結,也是未來會考慮的方向。在美國、法國,避險基金最先是法人機構才會申購,更加成熟後才有一般投資人進場,所以避險基金台灣還需要一段時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