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資金風格趨於同步的發展下,緊跟著美股資金回流科技股,台股資金逐步從過熱的傳產族群回流到電子股,集中市場電子股成交比重也由極端值的四五%回升的六○%的正常水準,國內晶圓代工聯電二哥(2303)及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為新一波電子股漲升行情揭開序幕,推升加權指數創高的速度也將隨之加快。
資金總水位上升 推升金融資產價格
即便加拿大央行已開出縮減QE第一槍,把每周公債購買規模從目前的四十億加幣,調降至三十億加幣,並無礙整體市場資金總水位向上墊高的趨勢,畢竟各國財政政策拚經濟才如火如荼地展開,仍需印鈔來支應燒錢的政策。截至四月二十一日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已增至七.八二兆美元,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也在四月十六日增至七.五二兆歐元,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則在三月增至七一八兆日圓,顯示三大央行印鈔量仍持續創高中,在此趨勢反轉前,金融資產的資金行情仍將延續下去。
美國公債殖利率在三月底觸頂後,自一.七四%降至一.五四%,下滑了二十個基點,紓解科技股的評價修正壓力,也是趨勢資金回流科技股的重要原因。另美元指數在三月底衝高後也快速回弱中,目前已回到三月初的位置,大幅降低非美市場資金外流的壓力,台幣對美元匯率順勢升破二八元,為台股創高提供有利的資金背景條件。
匯損利空反成潛在利多
正因三月美元指數強彈,台幣隨之貶值,三月三十一日台幣對美元匯率收在二八.四四元,相較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二八.○八元,貶值一.二八%,可預期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匯損問題不僅會大幅減輕,更將有去年第四季財報的部分匯損回沖利益(上市櫃公司匯損合計三九六億元),獲利率表現勢必會優於去年第四季,降低五月出現財報地雷利空衝擊的風險。
歷經去年三月起近一年由巨量資金推升的作夢行情,今年已逐步轉變為驗收數字的基本面行情,在上市櫃公司公布前三月營收後,須再從第一季財報進一步確認獲利能力,是否有因匯損減少、匯損回沖及漲價效應等因素而出現改善。唯有獲利數字能讓市場信服者,才有機會繼續獲得資金的青睞支撐股價向上,獲利數字跟不上股價腳步者,則可能面臨資金出逃、評價修正的壓力。
半導體重掌電子多頭兵符
整體而言,現階段台股的電子股風險相對傳產股來得小一些,資金往電子股移動的機率高一些,預期在五月十五日之前第一季財報陸續公布後,電子股重回盤面焦點的情況將更為明顯,指標就屬供不應求情況拉長、報價持續喊漲的半導體族群。
台積電(2330)法說已預告十二吋晶圓代工產能缺口要到二○二二年才有解,六吋及八吋晶圓代工產能缺口更要到二○二三年後才能緩解,加上聯電(2303)及力積電(6770)再次調漲今年及明年報價,更為確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進而影響盛群(6202)、松翰(5471)等IC設計廠暫停報價,重新計算生產成本才會重新開放二○二二年接單,等於預告IC設計漲價潮也會延續到二○二二年。
目前市場預期,一線IC設計廠今年上半年獲利將賺贏去年全年,中小型IC設計廠則可能第一季獲利就賺贏去年全年,一旦財報成績單的數字符合此預期,勢必會再度吸引資金大舉回補IC設計股,尤其族群股價近期已修正了一大段,將會形成低股價位階、高獲利成長的有利條件。
第一季營收尋找財報潛力股
另一種方式則可透過第一季營收成長(季增、年增)的電子股中,挑選出全年第四季匯損比例高的個股來進行選股,像是華泰(2329)、一詮(2486)、鈺德(3050)、耀勝(3207)、台嘉碩(3221)、同泰(3321)、鴻翊(3521)、晶彩科(3555)、系統電(5309)、友詮(5321)、鈺創(5351)、迅杰(6243)、信紘科(6667)及天宇(8171)等,都是可留意的名單。
其中,封測廠華泰受惠封測產能供不應求及調漲價格,第一季營收季增十%,去年第四季匯損四七五八萬元,佔去年總虧損的三四%。因打線封裝產能全線滿載,NAND Flash封測及EMS模組接單暢旺,營運有望逐季成長到下半年,全年獲利將較去年大幅成長。
華泰將於五月二八日股東會提前改選四席董事及三席獨立董事,市場預期若華泰順利改選董事,去年入股華泰二五.二三%的頎邦(6147),將取得二席董事,另有一席獨董與頎邦關係密切。兩家的策略合作,將加快華泰在覆晶(Flip Chip)封裝及系統級封裝(SiP)布局。隨著記憶體產品及邏輯產品效能要求愈來愈高,微型化的覆晶封裝技術已經是必要的能力,將有助提升華泰未來的競爭力。
台嘉碩搭上車用需求熱潮
頻率元件廠台嘉碩(3221)第一季營收季增十三%,去年第四季匯損八七五萬元,佔去年總虧損的四五%。受惠5G需求大增,基地台、手機及物聯網等相關裝置對石英元件需求量拉升,加上日系同業轉向車用等高階市場布局,退出消費性等其他市場,有利台嘉碩市佔率提升。
公司車用產品主要供應新車原廠(OE)及售後市場(AM)的非安全性產品、與無線 相關配備(含天線、Radio、遙控器、藍芽/Wifi、TPMS),客戶包括台灣模組廠及間接OEM客戶供貨美、日及歐廠。目前亞太市場的自有品牌在日系及韓系車廠認證通過後,已開始出貨雙工器於天線相關應用。在車市需求持續回溫下,今年高階車用產品營收將有大幅成長的機會,有助整體營運與利用率提升。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1079期,110/04/29出刊
掌握絕佳趨勢 理財周刊紙本雜誌限時索取中 前往連結立馬索取>> https://www.surveycake.com/s/WbA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