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三月以來,全球股市領先經濟復甦走出了歷史罕見的一波大多頭行情,出現了「景氣低迷,股市大噴出」的有趣景象。即便直到今日疫情尚未真正離我們遠去,但主要指數卻不斷的刷新歷史新高紀錄,並延續了長達一年以上的多頭走勢。以台股為例,自8524點反彈至今漲幅已逾一○○%,一路呈現看回不回的驚驚漲走勢,似乎永遠沒有回檔休息的時刻。
然後在稍早,各地再度傳出三波、四波疫情爆發,尤其以印度疫情迅速蔓延導致醫療體系幾近崩潰,再度燃起了民眾的恐慌,並迫使美國緊急宣布了印度的旅遊禁令。日本也傳出在關西地區變種毒株 N501Y 比例大幅增加,大阪、兵庫、奈良、沖繩等地,重症患者病床使用率超過五○%,甚至防疫成果斐然的台灣也有社區感染上升的風險,使原本漸趨平靜的生活再掀波瀾。
但對照到美國疫情逐漸降溫,各州陸續宣布疫情解封使經濟活動擴大、物價持續升溫的狀況,政府官員開始意識到或許提前採取緊縮政策的必要性,讓市場擔心「資金派對」是否會提前結束?葉倫於五月四日的升息談話更是徹底的引爆了這樣的憂慮,並使當日美股劇烈震盪,進而影響到隔日開盤的台股連帶出現大跌走勢。
基於股市漲幅已高,隨時有可能引來獲利了結的賣壓,使投資人本就抱持著高度的警戒。再加上外在因素干擾,讓原先的驚驚漲走勢多了許多的變數,在這樣賣了怕沒賺到,不賣又怕風險高的兩難局面下,其實投資人或許有更好的因應之道。
善用小微商品控制風險
投資人或多或少都聽過可透過衍生性商品進行避險,但具體怎麼避險卻大多一知半解,又或者認為這是「法人才做的事」與我無關。但其實善用工具避險除了可讓操作更加靈活之外,也能讓整體的「投資績效波動更平緩」,如此也能抱得更安心,是投資人必修的重要科目。
具體的執行上,可透過買強空弱,讓自己的多頭部位有更好的保障。例如,因為本波電子族群領漲,使多數電子相關產業漲幅偏高,在這樣的情境下,一旦回檔往往會引來優先的拋售導致跌幅加劇。
以美股為例,納斯達克指數與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就明顯高於道瓊工業指數與標普500指數。若持有現股不願此刻出脫的投資人,不妨可放空一定比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納斯達克期貨,當股市上漲時,弱勢標的漲幅相對較低,避險成本不高,可一旦出現下跌走勢,又跌得比較多,空頭部位自然就能提供較佳的保護效果。
而「小型」納斯達克期貨,隨著指數上漲、契約膨脹,現在規格其實已經一點也不小了。以目前保證金17,600美元計算,需將近五十萬台幣,操作上靈活度較差。但我們若採用僅有十分之一規格的「微型」納斯達克期貨避險,則只需約五萬不到台幣,大大的提高了避險操作的靈活性,讓實務上更貼近一般投資人的需求,想空多少就能空多少。
活用選擇權策略 讓投資組合有更多彈性
除了期貨商品可供避險之外,若能善用選擇權更可以讓我們玩出多樣的變化,以因應瞬息萬變的盤勢。許多人對於選擇權的印象就是「賭大小」或是「買樂透」的概念,市場上部分分析師或投資網紅也是如此的教育投資人,但這其實是對於選擇權商品有著狹隘的偏誤認知。例如最基礎、最容易理解,也是散戶投資人最愛的「單式買進」策略,其實不該當作賭方向的工具。
若你手上持有較多的多頭部位,但又想避免突發性的利空衝擊導致意外虧損擴大,其實可以「買進賣權」(long put) 應對。當股市持續上漲「買進賣權」風險有限,只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就可以增加多頭部位的保障,可一旦出現了大幅的修正走勢,「買進賣權」又可以提供不錯的避險效果,讓你的整體投資組合風險降低,等於是付出少量的成本買到一定的保障,類似於「買保險」的概念。
接續前文電子近期相對偏弱的趨勢來看,若以微型納斯達克選擇權進行「買進賣權」,則在股市回檔時有機會可有較佳的避險效果。即便股市持續看回不回,那損失也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至於過度侵蝕獲利,也能讓你抱得更安心。
若想更進階一些的投資人,則可以應用「多頭價差」或是「空頭價差」進行交易。例如原本想持有多頭部位的投資人,改持有選擇權「多頭價差」,若多頭趨勢延續可參與行情;可一旦向下修正則「多頭價差」策略同樣有「控制最大風險」的特性,不至於讓虧損無限制放大。
保住獲利才是贏家
去年掀起的大多頭行情,讓市場上多了許多的「平民股神」又或者是「素人贏家」。但只要在股市中沉潛過數年的投資人就會很清楚一個概念,就是「保住獲利才是真正的贏家!」
在多頭市場中,買到會漲的股票並不是很稀罕的事,但一路的上漲走勢往往會讓投資人失去戒心,以為行情永遠只會有上漲一個方向。一旦行情轉向或是出現快速修正走勢時,卻很容易回吐獲利甚至侵蝕到本金。
要避免「紙上富貴」除了要時時刻刻保持冷靜的情緒外,善用工具也將會是另一個決勝點。合理的運用適當工具、採行恰當的策略也能有效的降低績效的波動,在這波股市浪潮跌宕起伏之中,真正做到全身而退,成為真正的股市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