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內印刷電路板產業「績優」廠商雅新而言,2007年還真是個流年不利的一年,先是在3月21日被媒體指控積壓上游供應商貨款,消息一出,股價硬是從新台幣26.8元跌到21.9元,短短一周跌幅就高達18%。接著,在4月3日公司因為涉嫌虛灌營收104億元,而遭到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的命運。
#@1@#先暫且不談雅新是否有虛灌營收的事實,但從雅新營收表現來看,自89年以來就呈現逐年成長走勢,每股稅後盈餘也都能夠穩定維持在3元以上的水準,在整個印刷電路板產業中,雅新獲利表現亦有資格排入優等生行列。然而反映在股價表現上,自從92年2月出現51元高點後,雅新股價就早已進入長空格局,而今年3月底的下殺,也只不過是長空格局中一小段跌勢而已。無怪乎最近2年來,法人圈中對於雅新不利耳語就始終未曾間斷過,而此次「虛灌營收」事件的爆發,也只是給了市場傳言一個最佳佐證而已。如果,單純從近期資產負債表來看雅新的話,除了現金占總資產比重從原本0.52%大幅成長到11.85%出現明顯改善外,無論是應收帳款或是存貨占總資產比重與去年同期相較,並無明顯差異,而流動負債與總負債占總資產比重甚至還出現2~3%下滑的現象,整個資產結構看似一切安好,沒什麼太大變化。
#@1@#但若是將過去數年公司各類財報連結起來並加以追蹤,不難了解雅新今天會出況狀,還真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在於公司營收雖然連年成長,但應收帳款金額卻是以更快的速度向上竄升。雅新2004年、2005年全年營收分別是230億元、333億元,營收年成長率為45%;但是,同一時期應收帳款金額分別為59億元與157億元,應收帳款年成長率竟高達166%,這也使得雅新應收帳款周轉天數從原先93天大幅拉長到158天,收款能力的惡化,當然就造成公司可貴的資金被壓在應收帳款無法回收;雖然,公司賺錢,但也只是紙上富貴,營運風險大大提升。重點在於,如果再搭配存貨數字來看,母公司存貨金額是從13億元成長到19億元,即使是到2006年第3季母公司存貨也才只有17億元,基本上,母公司存貨控制得相當不錯。問題是在合併報表,2004年到2005年存貨金額是從43億元拉升到59億元,而到了2006年上半年,合併存貨金額更是增加到64億元,顯示在這2年間,子公司存貨增加了21億元,如果把營收與應收帳款金額逐年增加現象連結在一起分析,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母公司把存貨出給子公司或下游廠商,虛灌營收與獲利,而這個狀況可不僅僅只是虛灌營收而已,利用關係人或下游廠商塞貨,恐怕所涉及的問題更為嚴重。
#@1@#然而,也因為應收帳款遲遲無法變現,加上連年來為了擴充產能而花費大筆資本支出,造成資金始終入不敷出,亦使得公司陷入「年年賺錢,卻也年年借錢」的窘境。也因此,從合併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雅新負債比率從2003年38.27%逐年提升到2006年第2季的63.47%,財務結構明顯惡化,而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則分別從222.64%、147.78%逐年下滑至138.25%、96.95%,短期償債能力也是快速下滑中。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現金對流動負債比率從2003年28.12%下滑至2005年底的12.43%,亦是呈現惡化走勢,但到了2006年上半年時,該比率竟然快速躍升至32.09%,一口氣出現了大逆轉。針對這樣的現象,就如同之前所提及現金占總資產比重大幅躍升,合併資產負債表現金部位從原本平均維持在15億元以下水準,竟然一口氣提升到54.87%。「表面上」看起來,現金部位的增加應是有益於短期償債能力的提升。然而,我們卻也可以看到,雅新短期借款從2005年第2季52.45億元增加到2006年第2季125.64億元,金額足足增加1倍,長期借款亦從50.87億元增加到102.85億元,長債金額亦是倍增。然而若是從2005年第2季合併資產負債表來看,157.75億元的流動資產足以支應85.97億元流動負債,加上短債亦無立即性還款的壓力,因此,雅新這次大筆舉債增加現金部位,實在很難不令人懷疑公司沒有美化帳面的動機。無論是虛灌營收、利用關係人或下游廠商塞貨,或是舉債美化帳面,雅新方面雖都提出說法為自己辯駁,尤其是在虛灌營收方面,公司是以電腦系統更換以致數字輸入錯誤為理由「搪塞」過去,如果這個理由是真的,那亦顯示公司內部控管出現重大瑕疵與漏洞,未來亦不能保證不會舊事重演。更可議者在於,即使一連串事件是在今年3、4月間陸續發生,但雅新董事長黃恆俊卻早在95年12月減低手中持股21,500張,是否暗示早已預估公司會發生問題,就不得而知。但是,雅新董監團隊持股比重2003年2月的31.2%一路下滑到2007年2月的7.57%,根據輔大金融所教授葉銀華的觀點,董監團隊持股比重持續下滑正是公司經營階層對公司未來沒有信心的最佳證明,這正是公司成為地雷股的重要警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