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行情顯然傳產股成交量比重大增,壓縮電子股表現,尤其隨著電子股大跌,大摩大動作調降半導體、驅動IC、面板等族群評等,理由計有中國手機需求減弱,半導體庫存也從下滑轉為增加,加上中芯國際等晶圓廠擴產快於預期等三個利空,本期來討論目前電子股基本面變化情況。
大陸手機第一季出貨量成長高達一倍,但四月衰退計33.9%,因此大摩調降手機族群評等,主因第一季OVX(OPPO、Vivo、小米)傾巢大舉出貨啃食華為市佔率,手機出貨非常熱絡,但因各種促銷方案成本多由通路商吸收,因此四月開始通路商紛紛停止促銷希望與OVX再協商新的促銷方案,加上華為六月二日將推新作業系統鴻蒙最新版,因此通路商在等另一波促銷期,四至五月估將是大陸手機淡季。
Google在五月十八日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Android 12,公布的合作夥伴名單中沒有華為,意味著Google和華為已正式決裂,華為鴻蒙智慧駕駛軟體稱自駕技術可達LV3,比特斯拉的LV2.5強,北新汽車的Alpha S是第一款配備華為鴻蒙智慧互聯系統的電動車,也是全球首款搭載三光達設備的自駕車,可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於市區內連續行駛超過一千公里,華為鴻蒙目標是2021年年底將有三億套設備是搭載鴻蒙系統。
下半年新作業系統大戰
Google的Android市占率很高,但較適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鴻蒙使用範圍更擴大至物聯網,Android已發展多年,因是開放系統,雖不斷更新改版,但舊的程式碼會存在更新版上,駭客完全可以用舊程式碼作為突破口來攻擊、竊取手機訊息。Google發展新作業系統Fuchsia適用更廣泛的設備,尤其在物聯網設備、智慧家居產品上如智慧音箱與智慧顯示器等,估計三星手機可能率先改用新系統Fuchsia,限制性較少、更具可更新性,不必再依靠手機設備商如Nokia、易利信來更新,所以下半年將是新作業系統大戰。
華為新手機P50將是華為最後採取徠卡鏡頭手機,過去華為手機照相評分第一名,這次又搭配液態鏡頭,估即時追蹤照相效果最佳,支持高達二百倍變焦。不過華為手機最大變數還是在手機AP晶片,若是用海思的麒麟晶片之後貨源肯定不足,若是用國產晶圓代工廠如中芯頂多最先進是7nm沒有5nm,將拚不過市場5nm旗艦手機,有一傳說是使用高通4G版晶片,不管最後怎麼發展,華為手機最大困境是晶片AP貨源。
大摩調降半導體另一理由是半導體庫存也從下滑轉為增加,根據資料顯示半導體庫存天數第一季約是84天,遠低於2020年第二季94天,目前是三年多以來屬較低的庫存水準。過去怕重複下單導致大舉停止下單庫存暴增的疑慮實際上並未出現,四月晶片交貨期沒縮短更延長至17周,顯示實際情況變得更為嚴峻。雖然MLCC、CMOS、鏡頭零件較有舒緩情況,但電源管理IC、類比IC、MCU等晶片交貨期皆明顯拉長,其中電源管理晶片四月交貨期拉長四周,MCU也延長三周。至於中芯等晶圓廠擴產、三星德州廠因暴風雪恢復生產等都快於預期,對驅動IC、面板廠產生衝擊,不過這趨勢對面板可能壓力較大。
五月下旬電視面板漲幅約2-6%漲勢稍有趨緩,過去面板連續性上漲是因有面板產能但沒零組件如玻璃基板、偏光板等配合,因此面板出貨量不大。但最近康寧的武漢10.5代玻璃基板廠已完工,10.5代廠生產65吋、75吋等大尺寸面板是8.5代廠的二至三倍,另外康寧廣州廠的10.5代廠也將於九月完工,因此玻璃基板估計產能大增可充分供貨,加上未來三年大陸10.5代廠將增加25%產能,8.6代廠將增加25%產能,面板研究機構DSCC估平面顯示器2021年產值大幅成長29%後,2022年將衰退5%,面板顯然壓力較大。
驅動IC明年獲利持續成長
但驅動IC情況較佳,大尺寸第二季漲20%,第三季會再漲10%,小尺寸第二季漲15-30%後,第三季再漲15%,也許第四季價格開始下跌,但驅動IC明年獲利仍較今年持續成長3%,主因驅動IC是世代交替,首先較高利潤手機用的TDDI(驅動IC+觸控IC)大幅成長,TDDI滲透率2020年52%,2021年67%,2022年74%,其次是AMOLED用的驅動IC,單價在2020年約可達五美元,AMOLED電視由過去一百萬台迅速擴增至五百萬台水準,手機用AMOLED面板滲透率也將由2020年30%增至2021年39%,對驅動IC廠獲利有大精進作用。
雖然電子股震盪大,但其實基本面變化不大,如晶豪科四月EPS 1.39元獲利佳,立積下半年5G手機將由Sub6進入毫米波時代,晶心科透過聯發科天璣2000,切入OPPO、Vivo等智慧型手機中國品牌大廠,台積電將數百台測試機台轉至精材,精材將負責蘋果M系列晶片測試業務等都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