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降低了全球的實體互動與連結,半強制的推入了一個數位科技應用高速且全面發展的時代。過去的世界雖享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但卻未如此依賴,來到2021年的後疫情時代,數位科技還可以如何更加便利的被我們運用呢?或者,現代社會已經開始離不開數位科技了?
當然數位科技的普及也會對社會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數位科技的導入可明顯縮短單一工作必須付出的勞動與實踐成本。比如導入AI機器人於工作場域中,可以完成原先由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都市與交通,環境與災害治理等領域中,也不難發現數位科技導入後,帶來的公共治理執行所必須花費的治理實踐成本。
再來,數位科技的導入也形成一個有別於以往的服務,無論是對於服務的提供者或需求者來說,都是一個最為立即可見的效果。對於不同領域的觀察來看,部分的創新服務形成的同時,也可能改變服務提供的模式,甚至是改變了服務提供者的認定。換言之,這樣的過程是由一批新的服務提供商改變並取代了以往的服務提供生態系。
顧客價值、企業價值 雙向正循環
在理解數位科技對於社會與經濟的影響,知識資訊的多元性之後,一個必須連帶思考的問題是有哪些關鍵議題,會因為數位科技的全面滲透而出現?這些關鍵議題的出現對於台灣的社會經濟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如果數位科技對於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可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適應與調適?
企業主必須正視同時適應這樣數位時代的來臨,自己及企業同仁都必須深入學習,相關數位的熟悉度,才能從中開始創新經營模式。當新商品以及新產品或是服務的創新時,同時也會創造新的顧客價值,但企業必須理解,產品技術和服務等等,不過是顧客價值的載具,若顧客沒辦法確實地感受到其價值,便不會掏錢購買,而當擁有好的顧客價值客人便會上門,企業也會有營收,進而建立企業價值,吸引投資人,再回饋到商品本身,從而增加更多的顧客價值,達到正循環的目的。
而企業如果需要建立顧客價值,可以選擇降低顧客成本以及增加顧客效益,顧客成本可分為交易前的搜尋成本和交易價格及時間跟心力等,交易後則為使用成本,及產品操作維護等等,因此控管及技術是降低成本又能保護品質的主要驅動因子,而行銷與服務便成為增加效益的主要驅動因子。
顧客需求必須持續創新,而創新需打造令顧客心動的價值主張。企業要獲利便需要投入新產品或是服務的研發,首先需要從市場需求分析開始,又可區分為市場分析跟需求分析,需求分為既有需求跟新的需求,市場同樣也區分為既有市場跟新市場。通常企業成長模式有三種:一為用既有的商品和服務去滿足新找到的市場區隔,前提是企業有進入此市場的優勢;其二為在既有的市場區隔發現新的顧客需求,並開發新產品和服務去滿足新需求;最後則是發現新市場新需求,進而開發新商品或是服務去進軍市場。
市場分析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即使已決定新商品的研發也要隨時注意市場變化。而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可大致分為四項:PEST政治法規變化、經濟變化、社會文化變化以及科技的變化,成功的市場分析可以瞭解四種變化中產生出的新市場機會。
找到具有競爭優勢的顧客需求
了解顧客的需求及市場可行性是許多企業主會忽略的重要性,也會成為許多創新計畫失敗的主因,不夠市場導向,是故市場分析成為研發計畫的前導步驟(市場分析在於辨別商機所在),企業想要順利捕捉市場商機,必須先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顧客需求方案,需求分析和市場分析相依相存,最終是為了找到具有競爭優勢的顧客需求,並開發出新產品或新方案勞務,企業投資也因此有回報,創造雙贏價值。
開創出具有差異化與眾不同的創新才具有存在價值,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若要贏得顧客青睞方案有二:優勢價格及優越差異。台灣業者常以價格競爭取勝,缺乏足夠的差異化,最終經常淪為價格紅海戰,但殺價競爭終有極限,畢竟商品依然有成本。因此,競爭策略可分為成本導向和差異化;差異化是指為目標顧客開發與競爭方案不同的特性以滿足解決方案的感覺與功能要求。差異化可以是有形的,例如產品外觀和操作程序,也可以是無形的感受,像是細緻的服務,而差異化本身可以從很多地方做改變,增加消費者動心的契機,效益是確認企業價值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