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Intel)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與中國官方共同召開「芯心相印」12吋晶圓廠落腳大陸簽約儀式暨記者會;在會中,歐德寧正式宣布英特爾位於大連的新廠將命名為「Fab68」,這座全新的12吋晶圓廠是英特爾睽違15年之後,再度在全新地點建造新廠,亦是英特爾全球布局的第8座12吋廠,將在大連投資25億美元,並在當地招募1500名員工。英特爾一共耗時5年評估是否設廠於中國大陸,光是與北京當局來回協商,以及跟美國政府申請授權,就歷經了2年之久。其間包括了以色列、印度等多國城市都加入角逐這座晶圓廠落腳的行列;但是,最後終於由大連出線。由於英特爾此次前往大陸設廠,導入的第一波技術就是從90奈米開始,相對於台灣前往大陸設廠的台積電松江廠,截至目前為止仍停留在0.18微米,以生產製程來說就足足落後兩到三個世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憂心地指出,如果不能跟上國際大廠的步伐,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將會喪失。
#@1@#為此,《理財周刊》特別邀請曾經在英特爾工作,返台後先後任職於台積電、南亞科,目前擔任華亞科技總經理的高啟全、前經濟部次長,目前在中華大學企管研究所擔任教授的尹啟銘,與長年為科技業者喉舌的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童兆勤,以及德信投信總經理儲祥生,分別從產業、政策與投資等面向,針對英特爾這次赴大陸設12吋廠,對台灣科技業與投資圈所帶來的警訊,進行深度探討。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依各位所見,英特爾12吋廠最終選擇大陸落腳的真正原因為何?高啟全答(以下簡稱高):英特爾的晶圓廠落腳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像是在以色列、愛爾蘭等地,都有英特爾的晶圓廠;英特爾之所以要到別的地方設廠,其實就是為了全球布局,選擇愛爾蘭是為了歐洲市場,擇定以色列則是著眼近東與亞洲市場;這次會去中國,簡單說:就是為了就近大陸市場。尹啟銘答(以下簡稱尹):早在這座12吋廠選定大連之前,其實,英特爾在大陸已有不少的投資了;我記得,我還在當經濟部次長的時候,那一年,英特爾的前任執行長貝瑞特(Craig Barrett)來台灣宣布成立研發中心;第2天,他就去了大陸,並且宣布將在成都蓋封測廠;另外,英特爾也在上海擁有另一座封測廠。只不過,當時的重點是放在後段的封測產能布局,主要還是運用當地比較便宜的人力成本。這次,英特爾會把全新12吋廠落腳大連,意味著英特爾已經在中國建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目前,對外宣稱是運用90奈米的技術;並且,在2010年左右量產,計畫生產的產品是以晶片組為主。從市場觀點來看,中國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晶片市場,英特爾本身又是半導體業的龍頭,從後段的封裝測試,一路向上延伸到晶圓生產,一點也不令人意外;接下來,會不會將前段的晶片設計也移往中國,值得觀察。童兆勤答(以下簡稱童):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廠,都不可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英特爾也不例外。但是,以12吋廠的生產成本來說,人力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此不可能是為了成本考量。我倒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巨大市場,而且這幾年來,一直積極地規畫中國規格的產品,像是在3G(第三代行動通訊)手機方面,大陸就曾經自己訂定TDSCDMA的規格;至於,在電腦用的微處理器方面,之前也傳出中國將自行計畫、屬於自己規格的「中國芯」。對英特爾來說,中國已經是除了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如果不能夠和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甚至參與他們的規格制定,很可能就會被排擠出局;為了長期利益考量,藉著晶圓廠與中國建立策略夥伴關係,自然是必要的手段。儲祥生答(以下簡稱儲):我想對英特爾來說,市場絕對是第一考量。目前,大陸幾乎每年維持10%的高成長;10多億的人口,造就了大陸半導體的龐大需求;而且,以英特爾的龍頭地位來說,它企圖推動通訊、數位家庭等新規格與新產品,如果沒有中國大陸市場的支持,很難成事。當然,中國大陸為了吸引英特爾設廠,也勢必釋放多重利多,不管在土地、租稅優惠上,相信都能讓英特爾滿意。
#@1@#問:這次,英特爾去大陸設12吋廠,直接把90奈米的先進製程引入中國;相對於台灣政府目前只開放0.18微米製程到大陸,這對台灣的科技業者來說,究竟會造成哪些衝擊?尹:因為,這座12吋廠要到2010年才會量產,雖然宣布是以90奈米為第一步,但跟目前英特爾將以45奈米的製程生產新一代的微處理器來說,至少就差了兩個世代,也就是說,英特爾並非把最新的製程全部轉進中國。但是,英特爾一次就把90奈米的技術導入中國,而且一蓋就是12吋廠,這對全球半導體業的意義重大;因為,英特爾的領導地位會帶動後續其他大廠引進中國,台商在中國的生產技術很容易就被追趕過去。童:這次英特爾到大陸設12吋廠,比較令人玩味的就是美國政府的態度。過去,美國一向都是嚴格限制先進技術輸往大陸,並且徹底執行「聖瓦納協定」(Wassenaarar Arrangement),這次,會放行英特爾以90奈米的先進製程登陸生產,確實讓人意外。台灣該關心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英特爾捐出了4000多萬美金,成立一座半導體創新學院,並且要把一條價值3700萬美元的8吋晶圓生產線移往中國;這所半導體創新學院預計明年8月正式招生,未來英特爾將在中國訓練一批符合國際水準的半導體人才,中國最終也會像台灣一樣擁有自己的半導體研發能力,競爭力可望大幅提升,對台商而言,這是一項隱憂。高:其實,就算美國政府不肯開放技術,這幾年包括歐洲、日本的廠商還是把先進技術轉給大陸業者,像中芯目前就擁有12吋廠與90奈米的製程技術;只不過,過去大陸的半導體業者,因為高階人力與訂單缺乏,都處於虧損狀態。這次英特爾在大陸設廠,絕對會讓這座廠賺錢,只要培養出賺錢的工廠,自然就會吸引投資者,促使大陸當地的半導體產業架構越來越穩固。以短期來說,應該不會衝擊到台積電、聯電等台灣業者,但如果越來越多人願意跟著英特爾的腳步投資大陸的半導體廠,自然會縮短兩岸在半導體業的競爭差距。
#@1@#儲:我想大陸半導體業光靠英特爾的支持,還是不容易取代台灣;畢竟,台灣在技術與管理水準上,還是領先中國業者。只不過,台灣這幾年來,一直自我封鎖,讓廠商無法藉由同文同種,以及管理優勢前進大陸卡位;反而,讓一些國際大廠搶到先機,像是封裝測試業,日月光與矽品在大陸就無法提供較高階的技術給國際大廠,以至於如艾克爾、金朋新科等國際封測廠,趁機搶了台商的單子。這次英特爾去中國設12吋廠,我想對於晶圓代工以及封測業者來說,絕對是一件讓它們心急如焚的事。問:英特爾把高階技術引入中國,是否將改變台商在兩岸的布局策略?童:我想台商把研發中心留在台灣,製造中心移往大陸已是不爭的事實。這次英特爾設廠行動,更確定了兩岸分工模式,就連中高階產品生產,也會開始移往大陸。我比較擔心的是中國的IC設計業者,會不會是台灣的下一波競爭對手,畢竟過去台灣也是從製造開始,漸漸轉向高附加價值的IC設計業,同樣的模式,加上中國本身的龐大需求,極可能培養出很多對手。
#@1@#因此,台灣的IC設計業者,似乎應該好好準備,甚至前往大陸卡位;畢竟,英特爾效應,會讓兩岸在生產的優劣勢逐漸拉近距離,接下來的競爭就要看兩岸IC設計業者自己的研發實力了。高:我也認為大陸的IC設計業者,未來幾年將成長快速,大陸本土有不少晶片需求,加上當地的系統業者都有官方支持,一定會率先採用當地的IC晶片。而過去幾年包括摩托羅拉、IBM等國際大廠,也都透過策略聯盟,以及和當地合資的方式,設立研發中心,開發適合當地的晶片產品,相對於僅以中低階生產轉進大陸的台商來說,這樣的趨勢,絕對是個警訊。
#@1@#尹:我想台灣在半導體業的未來,並不是看要蓋幾座晶圓廠,而是看自己的研發實力是否提升。就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來說,台灣過去幾乎都是靠外國人,每年付出大量的授權金。換個方式想,如果政府按照聖瓦納協定的基礎,開放這些半導體廠去大陸投資,然後要求以一定營業額的比例回到台灣投資研發中心,再把這些研發出來的核心技術,授權給大陸業者,收取權利金,建立如此的良性循環,不但能提高台商的技術與競爭力,也能讓台商根留台灣。問:對於投資人來說,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外資的態度。這次英特爾到中國的大投資,是否會影響外資對台股的長期評等?儲:對外資來說,英特爾效應多少有影響。你看日月光之所以願意被私募基金凱雷收購,鴻海透過子公司富士康去香港上市,這類避開台灣政府管制的行為只會越來越多。以去年來說,台灣在香港掛牌的公司就高達48家之多,反觀在台灣一年卻只有10家上市。這也代表著台商對台灣資本市場的興趣已經不如香港,如果以香港目前掛牌的前十名台商來說,十家的總市值已經超過3400億港幣,也就是新台幣1.4兆元,幾乎達到台股總市值的7.8%,更別提台股與港股之間掛牌本益比的差異,將加速台商集體出走赴海外上市,一旦上市標的逐年減少,也會衝擊外資對台股的興趣。至於日月光被凱雷併購下市之後,以4月初每股將近40元的股價計算,就將讓台股的市值縮小將近1%,這種占台股權值很大的公司一一下市,也會影響國際資金對台股的信心,這都是政府應該要好好思考的問題。尹:你看這幾年外資已經持有台股超過3成的比重,最近受外資青睞的還是很多年前在中國投資的中國收成股,只要它們的業績好,股市自然就會上漲。
#@1@#但政府對兩岸政策裹足不前,就算空喊著股市上萬點、國民所得兩萬美金等口號,還是無法讓這些聰明的外資買單。而且台灣企業主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政府應該用大禹治水的「疏導」觀念,而非「管制」的手段來限制台商。其實,企業的成功不外乎人、資金與技術,很多企業家會運用各種管道轉進,政府難以管制,與其讓這些企業去香港、新加坡上市來規避40%投資上限的政策管制,還不如趕緊政策開放,反向吸引這些台商回台上市,自然也會讓外資對台灣更有信心,就像最近大家常談的杜拜一樣,擁抱開放與自由化,讓台灣再度創造全球的經濟奇蹟。高:我想英特爾在大連的投資,確實會讓投資人增加對大陸半導體業的興趣;但是,以實力來說,在兩岸半導體產業中,台灣仍是領先,外資短期內應該不會將資金自台股抽離。值得觀察的是,像日月光被凱雷併購,不但轉赴海外上市,近一步跟其他國際廠商整合,如果再善用大陸資源,反而會成為台商的強力競爭對手,屆時,也勢必影響外資對台股的態度,兩岸實力消長也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