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對股市大玩兩面手法;左手猛爆利多,助長台股狂漲;右手對涉嫌內線交易的企業,則是大舉搜索,毫不手軟。近來發生的案件,較遠的有台開,近者為新普、光洋科及復盛。對於因涉內線交易遭搜索,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電池供應商新普及全球最大光碟靶材公司光洋科極力否認,並大聲疾呼司法與市場,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
#@1@#除了新普及光洋科外,另一因私募案遭搜索的復盛,則查出確有內線交易情事。凱雷收購日月光案失敗後,復盛案是第一件私募基金來台併購案,政府對私募基金收購復盛始終心存疑慮,擔心台灣的技術與資金都會相繼外流,此次「高調」搜索,背後有沒有其他考量,引發市場揣測。對於檢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舉搜索上市公司,雖然股價第一天跌停後就恢復正常,但市場不免對政府一面作多、一面打壓的作法,感到不解。近年來,國內上市櫃公司涉及內線交易事件頻傳,最經典者,應屬第一家庭駙馬爺趙建銘所涉及的台開案,目前包括趙建銘、其父趙玉柱、前台開董事長蘇德建、寬訊總經理游世一二審被判重刑。對於內線交易的類型,投資人應如何及早察覺可能發生的內線交易情況,任職於台中地檢署的王捷拓有第一手的觀察。過去,王捷拓以偵辦重大刑案為主,2年前才開始參與內線交易案件,包括科橋、秋雨、茂順、松普、旺矽等知名上市櫃公司的內線交易案,都不乏他的身影。近2年來,他與同事們一共偵辦了約20件上市櫃公司內線交易案,以及金管會前委員林忠正涉及的貪瀆案,早有「內線交易終結者」美譽。
#@1@#「媒體所稱的內線交易案,其實是違反《證交法》的案件,其中,不法操縱股價占8成,真正的內線交易案只占2成。」王捷拓總結2年來的辦案經驗,將不法操縱股價的情形,區分為4大類,「很多人誤以為,不法操縱股價的手法會不斷推陳出新;其實沒那麼複雜,變來變去,還是以這4大類為基礎。」第一類是「金光黨型」,手法是上市櫃公司大董監與股票作手裡應外合,聯手炒高該家公司股價,坑殺跟進的散戶。第二類是「掏空腐蝕型」,手法是上市櫃公司企業主對外發布不實的利多假消息,例如獲得國外大廠技術移轉等,一邊掏空公司,一邊與股票作手坑殺散戶。第三類稱為「無奈型」,原因是上市櫃公司利用人頭戶相互買賣,製造交易熱絡的假象,許多散戶還以為發現金礦,不知道是別人早已設計好的圈套。第四類叫做「引狼入室型」,手法與第一類頗類似,即以外資看好拉抬股價,「不是所有外資都是真的,有些外資其實是內資轉到海外,再轉一圈回台灣的,但很多投資者相信外資的說法,因此上當。」王捷拓說。「不只企業主,我們也逮捕了不少股市作手、名嘴,如張士杰、黃清貴、天魁等。」王捷拓透露,有時地檢署調查某個內線交易案,已根據線索鎖定某個股市名嘴,當地檢署同事打開電視,還看到這個「老師」賣力炒作這檔股票。前幾年,涉嫌內線交易者遭法院定罪的機率極低,王捷拓強調,檢調單位近來改變查緝內線交易案的方法,從被動轉為主動,定罪率已增至約9成;在台中地檢署所承辦的20個案件中,19個案件涉案人,在訊問時當場坦承犯行,否認的僅有一個。
#@1@#王捷拓表示,現在金管會、法務部轉而主動監控內線交易,並主動監控、調查;因此,偵辦此類案件時,早已掌握重要事證,犯罪者想抵賴也抵賴不了。那麼,何種股票比較容易發生內線交易弊端呢?王捷拓綜合過去的辦案經驗,表示股價10到30元的公司,傳產、電子兩類產業,較容易發生內線交易案,股價太低,想炒作也炒作不起來,股價如果較高,企業主正正當當營業便可獲利,也不用不法套利,「但不是說,10元以下、30元以上的股票,絕對不會發生問題。傳產企業會發生內線交易,多半是為了籌錢到中國設廠;靠買電子股發財,是許多投資者共同的發財夢,因此提供了有心人士操縱股價套利的空間。」股海茫茫,投資者如何避免誤買可能爆發內線交易的「地雷股」?王捷拓表示,投資者自保的唯一方法,便是從交易量來觀察,如果一支股票平日交易量不大,但卻連續數日暴增,先別高興發現了寶藏、急忙跟進,反而要提防可能是內線交易的前兆,「投資者不要那麼容易輕信媒體訊息,以及所謂『老師』的話,才不會成為內線交易案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