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中國,也許才相隔1、2年,變化就很多。像我以前去重慶,從機場到市中心,得坐車繞很久;隔個2年後再去,赫然發覺:山,怎麼不見了?原來,為了打造工業園區、吸引廠商進駐,當地政府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一座山剷平,以解決交通問題。你可能覺得恐怖,卻也不得不佩服。
#@1@#過去,中國被視為世界製造工廠,是許多台商、外商企業的生產重鎮,但事實上,如果觀察到一些現象,例如仁寶在越南設廠進行筆記電腦代工、富士康在印度也有大規模的手機製造工廠,就可以了解,隨著外在環境的迅速變化,中國的製造優勢已不若先前強大,這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世界工廠」的身分已不是中國唯一的目標,從「脫貧」到「小富」、再到「先進」,躋身世界大國的企圖心相當旺盛。就以我們所熟悉的「科技園區」為例吧!竹科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樣的,中國也是透過積極設置科技園區,來吸引重要廠商進駐、進而提升自身技術能力與改善經濟狀況。目前,從中國沿海一帶到內陸地區,都已經設置了不少的科技園區,但從最近的招商狀況來看,當地政府所追求的投資標的已經不再是低毛利、低附加價值的純粹製造業而已,反而是仿效「杜拜模式」,希望能搶到「超級大案子」。什麼是杜拜模式?簡單來說,把錢放在銀行裡頭是沒有用的,把錢拿來投資,才能錢滾錢;而更重要的是,既然要投資,就不只是投資隨處可見的小案子,而是要投資能吸引全世界眼光的超級大案子,成為聚光燈,才能快速引進更多的資源。換句話說,必須打造具指標性(Benchmark)的投資案。產業趨勢:這種搶大案子的模式,顯然是所謂的「跳級思維」顯現,這其實是很聰明的方式,因為能夠快速跨進許多大型、新型的建設與投資案。舉個例子,空中巴士於天津設廠、寶鋼也在煙台進行海底鑽油設備的新合作案,自然帶動了不同產業領域的發展。例如,英特爾(Intel)今年3月宣布投資25億美元,於大連興建12吋晶圓廠,或是去年10月,韓國DRAM大廠海力士(Hynix)無錫廠開幕,不僅顯示出台灣與中國的競爭態勢已發生變化,中國當地政府的手法,也值得注意。
#@1@#能夠吸引世界大廠進駐,並不見得只是因為中國土地廣大或人力低廉,同樣是科技園區,中國的做法跟台灣有什麼不同?在中國,園區都設有「園區主委」,中央將權力與責任下放至園區主委,任何的新投資案或招商案,並不需要層層上報;但另一方面,成敗也得自行負責,假設園區虧錢,也別想得到政府補助。對於園區主委來說,苦思如何吸引大廠進駐、展現績效,跟自己能否升官晉爵,可是密切相關,也因此,在這種自由競爭的風氣下,各地方政府均願意投注大筆資金來推動投資案,像深圳、上海、蘇州、無錫等等較為富裕的地方政府,彼此之間競爭相當激烈。像Intel為了在中國設廠,前置研究時間長達5年以上,幾乎考察過各主要園區,最後才決定落腳於大連;而像Intel這樣的大投資案,投資金額動輒2、30億元美金,當地政府基本上也能拿出美金10億元左右來參與,如此一來,有地、有錢又靠近當地市場,自然更加吸引大廠進駐意願。如果說半導體產業鏈布局已有初步成就,中國最殷切期盼的下一波廠商,則非面板業莫屬,特別是7.5代線以上的面板廠。原因在於,藉由面板大廠進駐,除了可迅速提升中國當地面板廠商技術能力之外,在大尺寸液晶電視成為中國市場主流後,在地組裝、就近供應的需求也是另一重要考量。此外,例如汽車電子、數位內容產業,也是發展重心。
#@1@#目前,深圳已形成PC供應鏈、蘇州則是液晶電視與NB、無錫著重消費性電子、廈門的重心為面板與LED;除此之外,比較有趣的,倒是蘇州高新區,最近將招商重點鎖定在「新興服務業」,歡迎服務業,例如誠品、新光三越,研究機構進駐科技園區。這其中透露出一些訊息:中國的科技園區已不再是純粹硬體訴求,而是要走向「軟硬兼施」。觀察科技的發展,有句話這麼說「硬體快要看不見了,軟體是重量級,而人性化介面則是革命性的」,從科技的演進,來對比科技園區的發展,其實也有幾分相似。未來,中國具有發展潛力的新技術園區,包括成都、杭州、天津、青島、瀋陽、大連等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科技、金融服務與能源開發,會是重點所在。
#@1@#以現有的產業來說,台灣絕對占優勢,但是下一波,中國反而規畫、準備得較為充分,透過開國際標的方式,邀請不少世界級的管顧諮詢公司來幫忙擘畫。有時候看中國的計畫,真的會覺得好像是在做白日夢,偏偏到最後,中國就是有本事爭取到需要的經費,把白日夢成真,令人不得不思索,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與「民生」看似相關,卻又時相衝突的導向,究竟孰輕孰重?以台灣來說,缺乏世界級投資的兩大問題為「沒錢」又「沒效率」,特別是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光是地目變更,可能就得耗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反觀中國,可能只要一個月就能完成,對於國際大廠的吸引力,自然打了不少折扣。
#@1@#在民主社會中,每一個政策、投資案,必然都得通過不同立場的層層考量,特別是「市場競爭思考」與「社會福利思考」,更是兩股大力量,並無所謂誰錯誰對,只是,「你有多少錢?」這個問題不該被模糊焦點。當你只有一筆錢,那麼,這筆錢、這筆資源,是要成就多數人,還是照顧少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