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血緣之複雜,遠遠超過自己所能想像。以閩南族群為例,多數人身具漢人、原住民血統,有些人其實是閩南化的客家人,即所謂的「福佬客」,有些人擁有金髮、碧眼、白膚的外貌,可推測其某個遠祖是荷蘭人,有些人則黝黑得像黑人,可推測其某個遠祖應是荷蘭人帶來台灣進行墾殖的黑奴。此外,姓氏為「粘」者,有著中國東北滿族的血統,而某些祖籍泉州的閩南人,尤其姓氏為「丁」者,外貌與阿拉伯人頗為神似,他們應該是阿拉伯穆斯林的後代,而在中國泉州一帶,穆斯林的影響更為顯明,不少居民更自稱是宋末元初海商蒲壽庚的後裔;一般史學家相信,蒲壽庚便是從阿拉伯前往中國做生意的穆斯林商人的子孫。
#@1@#蒲壽庚又名蒲海雲,他與馬可波羅是宋、元兩朝最知名的外國商人,不同的是,馬可波羅最終回到了義大利,蒲壽庚則留在中國。宋代的海上貿易已十分興盛,當時便有許多阿拉伯商人遠度重洋前來中國,其群聚地乃是廣州,後來泉州港發展成為當時的全球第一大港,不少阿拉伯商人則從廣州移居泉州,根據記載,包括了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根據某些史學家推測,蒲開宗乃以泉州港為中心,帶著長子蒲壽晟、次子蒲壽庚航行各國經商,成為一代富商,蒲壽庚文武全才,比哥哥蒲壽晟更具領導才能,因此成為蒲家的領袖。當時宋朝沿海海盜相當猖獗,蒲氏兄弟靠著阿拉伯人精湛的航海技術與強大火砲,掃蕩泉州港附近的海盜,蒲壽庚因此被宋朝政府封為安撫沿海都制置使,橫行肆虐官亦商的身分,使其事業版圖更為擴大。只是,南宋雖然一直面臨強敵進逼,但皇族卻不思振作,甚至與民爭利、殘民以逞。在泉州的皇族約有3千多人,他們不但倚恃皇族身分經營航海貿易,也常以特權調派軍隊攻擊其他商人,掠奪其財富、物產,造成民怨沸騰,這些商人只能向蒲壽庚投訴,但蒲壽庚對此也無能力,種下往後蒲壽庚叛宋降元的因子。等到元軍占據南宋大部分土地,與宋軍決戰於崖山時,宋將張世傑向蒲壽庚徵調船隻,蒲壽庚悍然拒絕,張世傑於是抄沒蒲壽庚的家產。沒多久,蒲壽庚便與兄長一起投降元軍,他更借元軍之手,將泉州的皇族、士大夫萬餘人屠戮殆盡,作為報復,相當心狠手辣。
#@1@#到了元代,蒲壽庚被任命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依然身兼海官與海商,在蒲壽庚辭世後,其家族仍掌控海上貿易達數十年之久,子侄輩歷任元代高官,他們為元代積極發展海上貿易,主管商貿的市舶司收入大為增加,泉州港更加繁榮興盛,蒲壽庚家族的財富更上層樓。不過,元代江山乃由蒙古鐵騎所打下,對海上貿易極為陌生,起初尚必須倚賴南宋叛臣蒲壽庚,然而等到政權逐漸穩定之後,便不允許蒲家獨霸海洋,於是逐漸削弱蒲家的兵權,蒲家與元朝政府關係越來越緊張,但蒲家終究不是蒙古政權的對手,權勢大為縮減。到了元代末年,元政府終於決定翦除蒲家的勢力,關鍵在於蒲壽庚之婿、同樣也是穆斯林鉅商的佛蓮過世後,元政府以他沒有子孫為由,將其龐大財產全部充公,引發蒲家強烈不滿,元政府於是對蒲家進行鎮壓,蒲家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不少蒲家後裔被迫改姓、四處避禍,其中以楊姓、吳姓最多。根據文獻,佛蓮擁有80艘海船,而被官方所沒收的財產中,光是珍珠就多達130石,可見其豪富程度,然而這還不及蒲壽庚當年,稱蒲壽庚「富可敵國」,一點都不為過。中國皇帝喜歡翻歷史舊帳,因為蒲壽庚叛宋降元,即便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常遇春等功臣都是穆斯林,但明政府仍對蒲姓充滿恨意,甚至規定「蒲姓者不得讀書入仕」,造成中國蒲姓人口大幅減少。這股恨意甚至傳到了清代,清代「賜予」台灣原住民姓氏,多半是他們認定的「賤姓」,其中就包括蒲姓,又以鄒族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