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反對政府重啟二次金改,中華民國銀行員工會將在9月8日號召上千名行員上街頭,市場上誰併誰?誰被併?一時之間,還沒有定論。要談這個問題,就要從3年前談起。民國93年,扁政府推出二次金改措施,喊出94年底前促成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94年底前將12家公股銀行整併為6家、95年底前將14家金控公司整併為7家、95年底前至少1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營或至國外上市等4大目標。呼應口號 配套未完善政府喊出了一個口號,就帶頭往前衝,也沒有考慮到合不合理、需不需要相關的配套措施。二次金改的背景是希望大型化,認為14家金控的家數太多,5-7家為最適規模,也有人說,事實上,以台灣的經濟規模來看,4家金控就已足夠。不管幾家,學術界認為市場有自動調節的機制,政府應提出誘因、鼓勵金融機構推動合併工作,金控副總以上的高層人事,就有政治力斧鑿的痕跡,很多的人事任命,並沒有以專業導向作為考量。
#@1@#首先,從大型化來看,主要是效法95年美國投資銀行、銷售大型化的作法,美國1933年金融風暴之後,是採取分業銷售,台灣的金控要邁向投資銀行的路,傳統的分業銀行主要作借貸,借貸的作法因為利差太小、競爭太激烈,根本無法獲利,因此,包括銀行、證券商,都是以手續費收入為重要財源。證券商原本賺的是股市、期貨及權証等收入,現在也跟銀行一起分食財富管理市場大餅。需要商品配合及財務工程人才的訓練,不管券商或銀行,竊喜於新商品的出現,也全力投入財富管理市場的開發。太多的游資在投資人手上,需要有人去開通,告訴投資人有哪些新的商品,透過財務工程的包裝,提供投資人多樣化的投資管道。但這也潛藏著風險,如這次引發全球股災的次級房貸事件,透過層層的包裝,將金融商品賣給財富管理客戶,雖然,投資報酬率可能高於一般銀行定存,但一旦發現系統性風險,受傷的還是一般消費者。追求大型化 忽略永續經營台灣的金融改革,淪為喊口號,在合併的過程中,忽略了銀行永續發展的利基,銀行要大型化,但銀行一旦大了,越不喜歡接待中小型企業,銀行喜歡以大企業借貸為主,風險很低,金額也比較大,中小企業資產品質較差,授信相對複雜,風險也高,但台灣有高達116萬4000家的中小企業,其產值占整體國民生產毛額(GDP)的97.8%,是一個重要區塊,絕對不能忽視。
#@1@#一旦大型化之後,很可能就會忽略到小型公司,相對於大型金控,專業銀行通常是小型化,最明顯的是台灣的中小企業銀行,台灣的專業銀行,如已經被併入合作金庫銀行的中國農民銀行、即將被併的台灣企銀、中國輸出入銀行等,此類銀行被併購,有表面原因,也有實質的原因,必須進一步深入探究。以中國農民銀行為例,在台灣發生921大地震時,中國農民銀行配合政府政策紓困,導致呆帳大增、獲利大幅下降,表面上被併的原因是經營不善、績效不彰,但流傳在業界的說法卻是,「中國農民銀行有『中國』二字,在「去中國化」的政治氛圍下,自然要被整併;其次,中國農民銀行的招牌看板是「橘色」,非主流色系;其三,農銀是蔣介石所創立,更誇張的是,農民銀行一向被視為藍營的大票倉,有高達8成的支持率。雖然,上述的說法並沒有實據,多屬穿鑿附會,但不難看出,背後仍有政治力的考量。
#@1@#合庫整併農銀不久,原董事長陳?就被撤換下來,陳?在短短幾年時間,讓合庫的獲利超過百億元,經營績效非常好,由此可以看出,整併之後,領導人力的專業化未落實,沒有讓市場機制自動調整。再來談最近的台銀、土銀及中國輸出入銀行的「三合一」案。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機構經營績效一向不理想,但若主導方向是正確的,整頓的目標是對的,可以走國際化路線。外資併購案 割地又賠款重要的疑問是,國際化要怎麼做?近期幾起併購案,看來多屬本土內的整併,以包括英商渣打銀行併新竹商銀、花旗銀行合併華僑銀行等,這些外商銀行的併購案是否就可以稱之為「國際化」?顯然並不是,這些外資機構透過私募基金方式來購買國內銀行資產,主要著眼點仍在提高該銀行獲利,對於真正協助國內銀行走向國際化,並無實質助益。另一方面,由於台灣金融機構受限於法令,無法直接赴大陸設分行,希望能透過外銀進入大陸,但顯然行不通,台灣的銀行掛上了外商的招牌,成了十足的外商銀行,台資銀行被併購,形同「割地賠款」。至於要如何真正與國際接軌,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但台灣的金融專業人才、銀行競爭力,整體而言,與東南亞各國相較,還算不錯,重要的是,如何透過政府力量,與其他國家進行談判。
#@1@#政府高喊金融國際化口號,並未站在企業或銀行的角度思考,以台商赴越南、東南亞國家投資,所需的資金可以透過國與國之間簽訂「區域金融聯盟」(Regional Banking alliance),協商出互利互惠的方案,如台商所需的融資額度,一部分由對方國家的金融機構提供,另有一定的比重由台灣金融機構提供,有相對的loan(貸款)過去,徵信流程依慣例;但透過此種形式聯貸,對雙方都有好處,一方面,對方對台商的徵信沒有我方清楚,另一方面,也可對企業行使法律監管,台商可以因為有金融機構支援(support)取得所需資金,對方的金融機構對於台商的授信也比較有信心。與國際接軌另一項重要的配套措施,是專業人才的培育及法規面的健全,以大陸的金融、證券法規而言,大多移植台灣的經驗,台灣的法規,也一步步跟上國際潮流,至於國際專業人才的培養,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具初步成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精益求精。金改需因地制宜 專業求精最後一點要強調的是,雖然透過二次金改,金融國際化、大型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是,任何政策仍要考慮符合國情,金融大型化、百貨化之後,提供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但以另一個角度思考,什麼都有,卻什麼都不精。以中國大陸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建設銀行等4大銀行觀察,均屬專業銀行,一個國家在社會轉型、產業變遷的過程中,就要有專業銀行協助融資。台灣的農民銀行、輸出入銀行等在台灣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小企業是經濟成長的基石,如果要讓消滅中小企業銀行,相對地要提出配套措施,加強嚴格要求各金控必須在銀行設置中小企業放款部門,同時,授信金額一定要達到某個額度,持續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採訪整理‧胡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