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今年已是75歲耆宿,九州鹿兒島工學部出身。27歲就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Kyocera),52歲時再度引爆風雷,發揮衝創意念,創辦日本第二電電會社(KDDI)。是全球敬重的創業家與經營者。稻盛在回答別人提問:「如何評價經營者?」時,曾提到「發想力×熱情×生活方式」三要素。稻盛認為經營者,特別是創建事業的那群人,都具有構思商業模式的「發想力」,以及實現抱負的「熱情」。其中「熱情」是一值得注意的項目。稻盛自言,受到嚴肅沈默理性父親與重感情常心懷感激母親的影響,他自己個性裡同時具備理性冷靜的大久保利通因子與重人情義理的西鄉隆盛因子(兩者皆明治維新重臣)。他並認為自己人格是綜合兩家品質,而創造出他自己稻盛和夫新形象,並打算依此目標經營自己的人生。稻盛流的經營風格是:「我認為經營事業最重要的是,最初的階段應該用理性思考,實際執行或應對時不妨適度地運用感情。」拓展事業時如果只用感情去判斷和行動,可能導致無法收拾的局面;即使用感情判斷再依理性行動,方向可能還是錯的。這個論述讓我們想起孫子兵法上的睿智之言:「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則行,不合於利則止。」
#@1@#反過來說,另一種經營風格是用理性判斷,也用理性執行。這麼一來,到頭來可能沒有同仁願意跟隨你工作。這種「理情」平衡的經營風格,顯然跟稻盛身為九州男兒(鹿兒島人)有幾分關聯。身為日本德川幕府「大政奉還」運動重要支柱的西鄉隆盛也是鹿兒島人,當時稱為薩摩藩。國人赴日本關西京都旅遊常去的東山下清水寺,跟西鄉有很重大淵源。清水寺北域塔頭成就院昔日住持月照上人(1813-1858)與西鄉隆盛、近衛忠熙等同志投入「尊王攘夷」的勤王運動,在幕府兵進迫下,西鄉與月照兩人同時躍入鹿兒島錦江灣中,月照罹難,得年46歲。西鄉則被救起,倒幕成功後,成為明治維新的重臣。這件可歌可泣故事,感動了隔海對岸清朝與康有為、梁啟超等共同襄助光緒皇帝變法的譚嗣同(1865-1898)。中日甲午戰後,清光緒帝變法維新,但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所謂的「戊戌六君子」危如累卵。梁啟超避難日本公使館,譚嗣同則準備殉難。他到公使館見梁,並不尋求政治庇護,只是交托著作文稿與梁。譚嗣同對梁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還留下「我願將身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河」,這句讓梁啟超激動不已的話。譚嗣同訣別辭中的程嬰、杵臼用的是趙氏孤兒故事;月照、西鄉則意指希望梁起超日後成為西鄉隆盛,而自己則決定學月照上人般為振興家國而犧牲。西鄉隆盛的人情義理與大久保利通的理性算計,就經營者而言,是必須同時修練的兩大功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