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六月二十八日公布最新的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六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0.48點(圖一),較上個月下滑4.4點,連續二個月下降,也創去年八月以來新低。
這份報告公布的數據非常詳細,共有六項次指標,其中只有「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較上月上揚,其餘五項指標都較上個月下滑,拖累整體信心指數表現。這份報告多達九十六頁,我們濃縮其中的重點,來帶大家一窺台灣的經濟樣貌。
為何要觀察消費者信心指數
許多投資朋友非常專心於蒐集產業新聞,或是個股的營收資訊、成交數據,並希望從中得到股價未來走勢的線索,然而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忽略了大重點而捨近求遠。
在觀察總體經濟時,我們會有許多「指標」來幫助我們快速掌握某個範圍的資訊,其中這些指標又能分成「領先指標」、「同時指標、「落後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其實就是領先指標的一種。
既然已經是學術上認定的領先指標,為何投資人要先去觀察那些已經發生的交易資訊,選擇追蹤落後指標呢?其實這很正常,因為沒有分析師告訴投資人要看這些指標,也不知道這些指標的重要性。
從國民所得會計帳切入,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可以從三種面向去計算,分別是「支出面」、「生產面」、「分配面」,而理論上這三種方式計算出來的GDP要相同,我們稱為【三面等價】。
最常使用的就是「支出面」,也就是把GDP分拆成「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進出口」,其中消費通常是占比最多的,以美國來說消費佔GDP六至七成,而消費最大的動力來源就是國民。
看到這邊,讀者應該想通了,因為人是先思考才行動的生物,「信心」其實就是一種觀感,只有信心到了某個程度以上,才會行動。
舉例來說,假如今天讀者對台灣經濟沒有信心,那理性上來看,你就不認為股市表現會好,自然會比較不願意將錢放入股市。
本次報告如何解讀
本次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台灣自五月中疫情爆發後,許多服務業受到衝擊,連帶影響許多人就業,包含像是計程車司機、餐廳、電影院、健身房等等,工作受到影響,未來的不確定性升高,信心自然會掉。
然而本次報告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關於「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的項目竟然逆勢成長(圖二),根據中央大學台經中心的說明是,五月疫情爆發後,雖然下跌一段,但後來快速反彈拉升,甚至緩步上漲,台股以表現來支撐信心,使得指標不減反增。
我對此感到非常好奇,因此更深入研究後,發現有趣的現象,讀者可以參考表一及表二,我們可以發現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齡層信心特別高昂,以教育程度來看,大學及以上這一群也是信心最高的。
這說明什麼?其實台股今年以來有不少年輕族群加入,他們沒有過去台股的投資包袱,不認為12000是天花板,非常習慣於現在的指數位階投資。還有今年的鋼鐵跟航運類股極為強勢,讓投資股票「似乎」成為很簡單的事情,年輕族群有膽量去追股票,也確實有所獲利,如此一來信心自然更高。
從數據展望台股後市
雖然投資股票時機與消費者信心相互背離,但誠如過去幾週以及我在群組內的發文,我都說明從景氣循環的角度來看,我們才在循環的中間附近,全球景氣復甦是現在進行式,不需要預設行情走到哪。
近期類股資金輪動很快,雖然航運類股還是吸走不少資金,但我們觀察到資金亦有流向電子族群,這部分我也都在群組裡持續幫大家追蹤,我認為第三季進入傳統上的電子旺季,電子股的表現空間還是可以期待。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