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世界盃足球賽預計明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十八日在卡達舉行,這是世界盃首次在中東舉辦。從面積跟人口來看,卡達是個小國家,面積只有11,586平方公里,人口二六四萬人,但卡達卻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人均GDP前十名的國家。卡達的主權基金,投資全世界,持有資產估計有數千億美元。
舉辦一場世界盃足球賽所費不貲,據估計,其他基礎建設不算,光是因應足球比賽的體育館,卡達就規劃要建設八個,而每一個場館耗資為八十至一百億美元。
遠在東亞的台灣,也透過國際板債券參與了卡達的建設。
台灣國際板債券流通性不足
二○一八年四月,卡達的國家主權債券在台灣掛牌上櫃,發行金額高達六十億美元,創台灣國際債券發行金額最大紀錄,二○一九年再來台發債六十億美元、二○二○年五十億美元,三年共計一七○億美元。卡達在台灣債券市場的成功,也讓其在金融領域找到新的施力點。
時任金管會主委的顧立雄表示,卡達國家主權債券來台掛牌,是台灣發展國際債券市場新的里程碑,因為「不希望所有國際板債券都是壽險業在買,壽險業買後大部分會放到到期,仍希望國際板債券能維持一定流通性。」
顧主委的這段話點出了台灣國際板債券一直存在的問題,就是發行量有,但交易市場不夠熱絡。台灣資金成本便宜,吸引國際公司來台灣發行債券,但認購的多是專業投資人,且以壽險公司為主力,他們幾乎都是BUY & HOLD,所以流通性不足。
促進市場活絡 買債券也可以「團購」
再往前點回顧歷史,曾經擔任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任內推動金融進口替代,其中以國際板債券的成效最為顯著。他認為保險公司與其到海外去投資,不如開放讓國際機構到台灣發行債券,當年二○一四年六月四日放寬「保險業投資國內外幣計價債券憑證(含寶島債)的金額可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後,到二○一六年九月三十日,共二年三個月時間,發行的檔數為三九五檔,發行金額高達新台幣3兆1,681億元。其中保險業投資金額達2兆4,603億元,占整體發行金額的77.66%。
一路下來看台灣債券市場國際化的軌跡,從最早亞洲開發銀行發行的小龍債券至今,發行量越來越大,但初級市場購買者多為金融機構,因此流通程度不高,造成跛腳現象。
如果交易市場可以再進一步鬆綁,除了機構投資人外,條件放寬,讓一般投資人也可以買賣,或是拆券也可以,拆分債券,集資之後去買債券。近年已有新創公司透過金融沙盒在推動,讓買債券也可以「團購」,小資族只要花一百元新台幣,或是十美元就可以買債券,這就是一個促進市場活絡的方向。
外資來台發行股票上市 不見起色
相較債券市場的發展,股票市場完全相反。
從一九八三年開放國內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可於海外募集資金,投資國內證券至今,持續放寬外資投資限制,外資在台灣股票市場已是喊水會結凍,交易是活絡的。但反觀其發行市場反成為跛腳的那一端,外資來台灣發行股票上市不見起色。過去曾經推動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s),鼓勵台商回台灣發行存託憑證,但後續因發生一些弊端,也讓這市場做不起來。
從發行面來看,台灣債券國際化很成功,但股票不行;從交易面來看,股票很活絡,但債券流通性不足。股票與債券,從發行面到交易面,必須平衡發展,台灣才能成為健全且具國際性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