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來,德國柏林的一名家庭主婦在準備一家人的早餐時,忍不住嘟噥,怪起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他的一句話,讓每個德國家庭早餐必備的牛奶和起司,都變貴了。就在今年4月,溫家寶公開許願,要讓每名大陸學童每天都有一杯牛奶可以喝;原本開始喝牛奶的中國人,聽到領導這句話,更是把豆漿、稀飯挪一邊,勤加多喝牛奶。這種飲食習慣的改變,刺激了牛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造成中國的乳品消耗量年成長25%!
#@1@#但是,中國的酪農業才起步沒多久,哪來這麼多的牛奶大量供應給急欲攝取營養的中國人?在市場供不應求的窘境下,全球1/3的牛乳浩浩蕩蕩地運到中國,提供這些喝牛乳的新興人口,然而供貨來源大多來自歐洲,尤其德國是歐盟奶製品的主要出口國,中國的「奶荒」造成德國牛奶價格大漲近半,難怪,德國媽媽這麼不開心。牛奶只是其中之一,這個「飢餓之國」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吃得更飽更壯。中國人開始愛喝牛奶、多吃肉、多吃蛋,讓很多人開心得不得了;溫家寶沒有說出來的願望,恐怕是更多食品業者最希望實現的:要讓13億的中國人吃得更飽足、更營養、更美味,繼續推升中國大量內需。中國的人口實在太多了,但這13億人普遍要像台灣、日本國民吃得一樣好,還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各家食品業者要搶攻的市場空間,當然,它更是投資人在投資中國時,樂於看見的「未來性」。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分析,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低於5000美元的時候,肉品消費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是呈現強烈的正相關;中國的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因此,禽肉的消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這個成長空間,只要乘上13億,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國內投資大眾若要投資中國這塊營養商機最便捷的路徑有二:第一,挑選具有中國題材的食品股;第二,透過美國期貨,在芝加哥期交所交易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
#@1@#許多世界食品大廠如雀巢等都有投資中國,然而國內投資大眾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在亞洲上市的統一、大成、卜蜂、旺旺、康師傅等;究竟,要如何選擇標的,才能有利可圖?元富投顧董事長劉坤錫表示,投資中國可以先考慮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掛牌區域,第二個是產品內容。暫且不論各家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表現,就上市的地區來看,由於旺旺選擇在新加坡上市,而新加坡的股市氣氛相對溫和,不若台股和港股般活絡,所以投資者可以考慮在台灣或香港上市的股票,較能感受得到中國「胃口大開」的商機,例如大成、卜蜂、統一、康師傅等。
#@1@#就產品內容來看,最能夠搭上中國人民對「食」的需求脈動,就愈有投資價值;而中國在「食」的需求成長,從吃得飽、吃得營養、吃得美味、吃得奢侈等層次,都象徵著食品企業在中國一波波推升的力道。由於蛋白質成為中國人現階段急欲「吃得營養」的階段,布局中國多年的大成、卜蜂等肉品批發為主的企業,就是趁勢大賺的企業。劉坤錫指出,大成在中國的業務已超越台灣,成為企業主要的獲利來源,而且未來的獲利貢獻比重,將會逐年增長;此外,大成的大陸布局規模經濟效益,將會隨著中國的經濟成長而提高。大成在10月4日首次赴港掛牌,雖然股價表現不佳,但就長期而言,此舉可增加大成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相較之下,由於卜蜂仍以台灣為主要市場,在中國的獲利貢獻還未超過台灣,所以選擇該標的和中國人的營養商機的關聯度仍有段距離,投資者未來須持續觀察卜蜂在中國的布局規模,是否呈現爆炸性的成長。
#@1@#「但是,投資者必須更深一層去思考。」劉坤錫分析,一般人追求吃得營養、吃得更好的過程,並不代表會無止境的吃更多的肉,而是會更嘗試多元的食物,來廣泛攝取各種營養;所以,如果這些供給中國肉品的企業未來仍以提供肉品為主要產品,它的成長是有極限的。舉例來說,雖然中國人愛吃雞肉,拜拜要殺雞、生病要喝雞湯,但是不見得三餐都會吃雞肉,所以當全部的中國人對雞肉的需求達到一個飽和點,就不會再多吃肉了(雖然要達到這個階段還久得很,尤其是在中國的偏僻鄉村!)而學童不只開始多喝牛奶,也會多喝優酪乳、吃布丁;上班族不僅多吃雞腿,也會多吃排骨便當,多喝即飲茶品……,這些豐富的「吃喝」需求,是統一在中國成長的關鍵動力。「當中國的國民所得日益提高,除三餐外,仍有很多食物需求,未必只為了吃飽足、吃營養。從這個角度看來,投資『統一』是首選,因為它所供應的食品種類與需求,是比較多元而沒有限制的。」劉坤錫表示。由於統一在食品上的布局廣泛,加上統一超明年起將在中國加碼擴展,有效利用關係企業的通路優勢,「統一在中國的成長,可以說是充滿想像的空間,因為還有很多『未被滿足、實現的商機』。」劉坤錫說。
#@1@#就在今年底即將在港上市,並成為中國北京奧運方便麵的贊助商──統一來說,未來一年除了本業外,還有很多的利多題材可以發酵。就以成為奧運贊助商這點來說,劉坤錫分析它對統一的重要意義:不但可以帶動在中國的業績成長,還可以藉此在國際間宣傳,把統一方便麵的美味,直通世界各國奧運選手的胃。至於康師傅的生產內容組合,則是介在聚焦肉品的大成、卜蜂,和多元發展的統一之間,所以若不考慮赴港買股票的便利性,在劉坤錫的眼中,投資價值也是居於這兩者之間。不過,就在今年9月,統一和大成在台股的股價,都曾不約而同站上50大關,已經反映了一部分行情;換句話說,這些食品股目前處在高檔,投資者想要在短期內賺差價,恐怕還得靜待回檔的時機。目前想要進場的投資大眾,必須採取長期投資策略,也可享受豐厚的股息股利。
#@1@#今年以來,亞洲市場的小麥價格屢創歷史新高,雖然全球氣候詭譎,影響小麥收成,造成供不應求、價格攀升的現象;但是,像中國驟增的食物需求,也是帶動小麥價格飆高的元凶。「除了牛奶之外,『中國人開始多吃麵包』這件事情,也在影響市場供貨的價格。」丸紅食品集團嘉榖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朝枝表示。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表示,不論小麥、玉米或大豆價格的攀升,主要來自於兩個因素,第一,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在食物需求的層次上提高;第二,由於投資者看到這波新興國家的需求,加碼農產品的投資,也大大刺激了這塊市場。「看到這股中國對食物的需求,很多投資大眾就開始思考:與其投資某家中概股的食品公司,不如去買農產品,來得更直接。」賀鳴珩解釋,投資農產品期貨當然有風險,由於農產品及原物料的成本上揚,就算是這些食品大廠在中國獲利不錯,但是若無法有效降低農產品的成本,或成功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它的獲利還是會被打折的。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早就看到這股趨勢。他曾預言2006年的明星商品會是農產品,並大聲疾呼,投資股市的獲利有限,農產品還有10年多頭,他甚至點名,投資小麥、玉米與黃豆等農業期貨的長期獲利能力,值得高度期待。如今看來,羅傑斯的看法精準,但是農產品是否還有10年多頭,還是一個未知數,只是以中國對農產品的大量需求來看,還沒有看到飽足點。那麼,究竟如何投資這些農產品?寶來曼氏期貨研究部指出,由於小麥價格創新高,今年上半年很多小麥農民看到報表如此亮麗,深受鼓舞就拚命種小麥,所以預計明年小麥應該會豐收,而在市場提前反映的情況下,小麥的價格應會下修。而玉米今年前9個月已經修正一大波,反而沒有小麥和大豆的價格那麼驚人,若是利空不跌的話,可以考慮進場。
#@1@#不過,由於目前還是作物的收割期,實際上的收成狀況還未明朗,期貨投資者可以參考美國農業局每個月的報表,或參考各期貨公司所提供的日報來下單。寶來曼氏期貨研究部建議,雖然農作物期貨的波動大,風險也很高,但是整個趨勢來說,未來仍有大長多的行情,可以抱長線,掛個2、3年。除了股票和期貨之外,投資者若要投資13億人口的食物商機,「期貨基金」會是未來一年台灣投資大眾的新選擇,目前許多期貨公司正努力推動申請,將把一些原來在期貨市場的投資項目,作為基金的投資組合。不敢投資期貨的投資人,卻想要投資中國人大量消耗農產品的商機,這項商品無異是新的解套方案。吃吧,中國人。全世界都在觀察這13億中國人正在吞嚥些什麼,然後決定該買些什麼,這時,聰明的投資者將會發現:原來胃和財富的距離,可以這麼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