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外資就要放假過聖誕節了,今年的外資是大空頭,截至十一月十一日為止,共賣超5101.42億元,快追上2020年全年5394.7億元賣超。是顧忌美中貿易戰嗎?2018年三月至十二月,共賣超台股3312.62億元,但是隔年在華為被美國制裁,華為下單台積電囤積大量晶片的影響,外資反倒買超台股2441.77億元。
那為什麼COVID-19疫情爆發後,全球供應鏈重塑,卻連續兩年大賣台股,看起來也不像是因為美中貿易戰的因素而減持,或許是兩岸關係緊張,外資的信心不足,這點反映在MSCI頻降台股權重可知。但是經過了二十多年跟外資交手的經驗,也熟悉了外資的手法,所以本土法人專攻中小型股。
外資、投信交鋒
年底作帳是大戲,投信會拉什麼股票呢?重倉股是個方向,前二十五名重倉股分別為:晶宏、智原、世芯-KY、健策、晶焱、同欣電、景碩、力旺、強茂、漢磊、全新、旺矽、萬潤、金居、順德、雍智科技、茂達、創意、合晶、嘉澤、德微等,從上述個股來看,大致上技術面都算不錯,十一月或有輪漲的機會。
從投信進出表來看,似乎特別鍾意高價股,可能是覺得高價股的散戶籌碼比較少吧,尤其是矽力-KY拉上五千元,讓IC設計這波有了輪漲比價的機會,只不過十一月十二日之前已經大漲到相對高位,給了即將要放假的外資逢高出脫的機會,從外資進出表發現,力旺(新納入MSCI成分股)、智原都被外資拋售,這或許是一報還一報。
在九月台積電拉到638元後,外資一路減碼,但遭遇到投信的對作,後來台積電的第三季法說會釋出利多,投信算是抄底成功。
後來外資也在貨櫃三雄的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的反彈,軋了一波投信空手,還逼得投信追高搶補,然後倒貨給投信,算是一比一平手,現在看這局勢,外資似乎打算針對拉高的中小型股逢高出貨,因此雖然行情還沒結束,但須提防某些領先上漲的股票,提前把年底作帳行情走完了。
軋空股融券減少 股價轉弱
加權指數從16162低點反彈到17602高點,修復了均線系統,重新完成多頭排列,照說應該是有利多頭,但勉強四千億元的單日成交金額,也只能讓五十幾兆元市值的台股做到類股輪漲的格局,所以面對17630點的第一象限撐壓甘氏角的17630點壓力區,須提防十一月十七日台指期月最後結算日前後,拉回整理的可能性。
倒是最近因元宇宙題材而大漲的低價題材股,引來了許多融券放空,從券資比來看,大眾控、三晃、中華化、威盛、永光、位速、鈺創等,是當前最具軋空機會的代表股。不過軋空股的融券一旦減少,股價也會隨之轉弱,就好比上半年的貨櫃三雄。
最近台驊投控的高層提出一個新觀念,航運股已經質變脫離景氣循環股。筆者想了很久,如果航運股不是景氣循環股,那應該轉為成長股的PE評價模式嗎?相信最不想承認航運股是成長股的,就是白宮。
PPI與CPI差距拉大
剛公布的美國六月CPI連續十七個月上揚,不僅增幅超越市場預期,關鍵的是PPI與CPI的差距拉大,顯示廠商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麼,消費者能夠容忍漲價到什麼樣的程度?明年的期中選舉如果還是高通膨,聯準會還能沉得住氣嗎?美國民主黨的執政優勢會不會變天?相信很快的就會有答案。
第一個觀察指標就是黑色星期五,消費者是繼續買帳,不畏懼漲價?還是買氣觀望,把消費轉向服務類?OPEC最新的月報下調明年原油需求展望,原因是預期價高的原油將導致消費者縮減支出,這場由供應鏈瓶頸造成的高通膨,會不會正如航運業者所說的,高運價是新常態,消費者繼續接受成本轉嫁?還是白宮為了期中選舉,對策頻出,最終業者自己吸收高漲的成本?明年的農曆春節之後就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