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美中關係在線上拜習會後,白宮正式宣布外交抵制中國冬奧,世界進入新冷戰時代,美中「競賽」就此進入針鋒相對的肉搏戰。
正當華爾街擔心聯準會加速Taper,中國人行十二月六日降準0.5%,一來一往,全球資金面算是繼續維持寬鬆環境,但背後所代表的是,中國輸出通膨,增加美國通膨壓力,影響明年的美國期中選舉結果。
供應鏈去全球化 物價難回頭
可預期,在美國主導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趨勢不變,未來就算是當前海運瓶頸、半導體產能緊缺的問題舒緩,在供應鏈去全球化的過程,未來物價要回到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之前,應該是不太容易了。
今年最後一次FOMC利率決策會議在十二月十五日至十六日,正好是台指期月結算日,加速Taper是目前市場的共識,但對於明年升息的時間點仍諸多分歧,高盛預期明年三月完成Taper,並在明年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各升息一次,算是華爾街投行裡目前最鷹派的展望。
瑞銀則認為,聯準會Taper將在明年三月FOMC會議前後結束,並預期首次升息落在九月,此後每季升息一次。而摩根士丹利預計聯準會明年不會升息。
比起升息 更有可能縮表
這中間的差異在於:(1)對明年通膨的預期,(2)鮑爾與布雷納德的組合屬於短鷹長鴿組合,(3)比起升息,更有可能縮表。
不過,上述投行的觀點都沒有考慮到美國帶頭外交抵制冬奧,中國明年反制的影響,如果明年期中選舉之前,中國人行持續降準,通膨居高不下,不排除明年升息四次。
好消息是,重創世界兩年多的COVID-19疫情,邁入到第三個冬天,似乎看到了曙光,正如先前所提示的,OMICRON可能不是大魔王,根據南非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數據顯示,OMICRON的傳染力雖然比Delta強,可是毒性可能比Delta低,美國期刊顯示,OMICRON造成的流鼻水比例增加,代表這個病毒被阻擋在上呼吸道,沒有進入下呼吸道,對人體傷害比較小,如果死亡、重症率再降低,甚至低於流感,就會變成一般感冒。
貨機漲價可望延續到明年第一季
不過當下全球疫苗接種率仍不足以達到群體免疫,加上病毒繼續突變,短期內還不具備與病毒共存的條件。但參考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疫情的發展途徑,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目前全球正好進入疫情以來的第三個冬春,或許明年的冬天就可以知道人類能不能跟病毒共存了。由此可理解近期市場對航空股的擔憂過度,可望迎來反彈。
跟海運類似的是,原本以為客機改貨機搶賺聖誕節前的商機到本月為止,但以目前桃園機場堆滿貨品的情況來看,貨機的漲價可望延續到第一季。
商品和大宗商品成長將減速
海運是這次疫情的受益股,但如果疫情出現轉折的話,也代表全球航運業在2021年達到高峰,Blue Alpha Capital的分析師估計,貨櫃運輸公司僅在今年第三季就累計獲利480億美元,今年前九個月獲利超過一千億美元,全年可望達到1500億美元,這比整個行業過去五年的總利潤還要多,2020年這一數字僅為254億美元。
貨櫃運輸公司的獲利前景看似沒有烏雲,但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十二月六日報告指出,儘管對商品和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很高,並將在2022年保持強勁,但預計成長將「減速」,未來十二至十八個月不太可能比當前更好。不過,明年有限的新船交付將有助於運費保持在較高的水準,所以將全球航運業的展望從「積極」下調為「穩定」。
十二月八日收盤,長榮盤中高點見到149元、萬海203元、陽明131.5元,這波反彈都還沒到跌幅的0.382,不算強,好在緩漲走勢可以穩住籌碼,因此留意聖誕節到元旦長假之間,美西線報價何時出現轉折。
由於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台灣的GDP也從今年的6%下降到4%,使得萬八似乎是個壓力區,從今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前後,在17700~17900點之間出現四次高點,分別是17709、18034、17986、17988點,而前三次拉回的低點分別以萬七為參考,分別為16647、16893、17167點,大約就是千點的回檔,如果慣性不變的話,估計在外資即將放聖誕節期間的量縮格局,仍有中小型股的年底作帳機會。
節能減碳 發展綠能+儲能
2022年節能減碳議題的影響力更大,能源轉型已經是各國刻不容緩的政策,近來台灣政府預告將自2023年起對碳排大戶收取碳費,也要求2025年起,用電量超過5MW的大戶必須建置一定比例的綠電,但是再生能源其實不夠穩定,今年初的德州大停電造成三星晶圓廠停工一個月,損失超過三千億韓圜,由此可見,在能源轉型的過程,光是發展綠能還不夠,必須搭配儲能。
現在的電網轉變成分散式、雙向的智慧電網,區域性的微電網也日漸普及,加上汽車產業則走向電動車時代,新的用電與大量充電站建置需求湧現,儲能系統也成為穩定電網及電力調控問題解決方法。
全球儲能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累計裝機容量將在2030年達到58GW/1028GWh,是2020年底17GW/34GWh規模的二十倍以上,並將在2021年至2030年間吸引到2620億美元的投資。
截至2020年底,中國的儲能總共35.6GW,電化學儲能僅3.27GW,鋰電儲能不到3GW,中國現在用七萬億度電,未來2060年需要十五萬億度電。
據測算,儲能需要達到總用電量的三分之一,才是比較安全的用電範圍,預計到2025年,鋰電儲能要達到36-56GW,年複合成長率達57%-70%,儲能是可預見的未來產業趨勢。
儲能將成未來選股焦點
儲能系統產業鏈上游包括電池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供應商等。儲能位於中游,即儲能電站的電池、電池管理系統(BMS)、儲能變流器(PCS)、能源管理系統(EMS)。下游為儲能系統供應商、安裝商及終端用戶等。整個儲能產業鏈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電芯和變流器。
例如今年即將在滬深股市掛牌的禾邁股份,主要從事太陽能逆變器(即整個光電系統的心臟),公司在微型逆變器的功率密度、功率範圍、轉換效率、穩定性與環境適應性等方面在同類型產品中名列前茅,發行價以本益比225.94倍為基礎,發行價確定以每股557.8元,創下A股史上最高掛牌價,也宣告著市場明年儲能選股方向將成為市場焦點。
台達電是目前台灣業者中,唯一能夠從電池芯做到電池管理系統、功率調節系統、能源管理系統、能源調度系統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全部自製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