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蔡英文總統出席「第三屆危老+都更博覽會開幕式」時表示,危老及都更核准案從2016年平均每年40案,逐年成長;今年到11月底,都更和危老就有807案,從2017到2021年,每年平均有700案,案件數成長近17倍。
此外,總統亦強調簡化計畫審查內容和時間要更加明確,尤其有些老舊大樓產權非常複雜,整合備加困難,政府除透過修正法規,降低都更門檻、提高獎勵,另外,針對明顯危及公安的建物,包括海砂屋和荒廢的住商混合大樓,中央也要與地方政府合作,加速處理,並且簡化代拆程序,以吸引更多業者和民眾參與;此外,也會協助地方政府成立重建輔導團進入社區提供法令諮詢,並協助整合提案。由此顯見政府近年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已愈來愈積極,尤其是台北市與新北市在二、三萬名經專業訓練的危老重建推動師與無數的危老重建工作站(詳請參閱附圖)戮力推動下,預期成果也將會越來越顯著!
危老重建核定案量已遠超過都市更新案量
如依內政部營建署公布之統計數據,截至11月30日,辦理都市更新案總核定971件,其中已完成786件,施工中206件,未動工279件,以上三者又以台北市554件最多,新北市163件居次,至於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分別為9件、98件、85件、12件(詳請參閱附表一)。
其次,就危老重建計畫受理及核准案件數統計表加以檢視,重建計畫受理數2,397件,重建計畫核准數1,882件;惟如就核准件數加以檢視,其中以台北市599件最多,新北市368件居次,至於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分別為86件、318件、170件、110件(詳請參閱附表二)。
由以上數據顯示,現階段危老重建核定案量已遠超過都市更新案量,並且未來增加速度會愈來愈快,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台北市在小基地建案如同種竹筍般林立,其對整體都市景觀之影響為何?按現階段台北市危老重建核准平均面積只有607.75平方公尺(183.84坪),此一發展趨勢是否應該及早檢討研擬對策,俾免「十年回首必後悔」!
由以上之分析可知,自從1998年11月1日公布實施都市更新條例以來,都市更新前期推動速度相當緩慢,近年則是在危老重建補位救援下逐漸衝出案量,惟現階段不論是都更或危老,推動困難最主要原因在於100個都更戶,至少會有1,000個以上的疑難雜症;其次,分屋條件總是「變、變、變,並非一成不變」,其中最大變數就在於景氣變動與房價、造價、估價、共同負擔比例與分屋比例之連動關係,導致整合流程平均長達七、八年,甚至超過十年者比比皆是。
小基地建築如同種竹筍般林立,其對整體都市景觀之影響必將逐漸顯現,尤其目前最小基地面積分別為新北市49m²(14.82坪),高雄市58m²(17.55坪),台北市88m²(26.62坪),其對市容景觀之影響不言可喻(詳請參閱附圖)!另外,最大基地面積為高雄市7,074m²(2,139.89坪),重建前10戶,重建後408戶(詳請參閱附圖),雖然快速整合成功,惟卻面臨量體太大之營建成本與不可預測之銷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