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通膨上漲的背景,去年這個時候,聯準會主席鮑爾針對市場「通膨將失控」的質疑,發明了「通膨暫時論」一詞安撫市場情緒,也的確有效,畢竟華爾街名言:「千萬別跟聯準會對做」,再怎麼大咖的投行也只能摸摸鼻子按捺住看漲通膨的言論。
不過後來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不是被聯準會壓下去,而是中國七月出手打通膨,釋出銅、鋁、鋅等戰備庫存拍賣,金屬類的原物料價格受到壓抑,市場看漲通膨的情緒降溫,美債十年期殖利率才從1.54%拉回到1.19%。
債券殖利率走高 價值投資股抬頭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物流供應鏈瓶頸越來越嚴重,超乎聯準會的預期,終於在鮑爾被拜登提名續任聯準會主席之後,改口「不讓通膨扎根」,鴿派轉鷹派,這個變化很有可能是影響2021年與2022年投資風格最大的變數─從無限量貨幣寬鬆到加速縮表。
從COVID-19大流行開始,美國自2020年四月,花費巨額特別經濟刺激計畫,包括工資和貸款等業務支持以及對個人的紓困性支出,如薪資保護計畫(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 PPP),到2021年十月底總額已經約達三兆六千億美元,債務因此一年瞬間成長超過20%,堪比造成由2008年到2011年金融危機之下,美國政府債務大幅攀升了42%。
如今,十年期美債、德債自去年十二月起一路走高,都已逼近或創出COVID-19疫情以來新的高點。伴隨債券殖利率走高的是,全球投機性資產大幅調整,高估值成長股、虛擬貨幣慘跌,而低估值的價值投資股正在抬頭。
元宇宙概念股蠢蠢欲動
以台股為例,去年下半年投機代表股─元宇宙概念股,如霹靂、宏達電、歐買尬等近期大幅拉回,反觀升息概念股的金融股今年以來已經漲了4.46%,甚至連續六季上漲,就是最佳的例子。
不過,首檔元宇宙ETF將在一月二十四日進場,正好遇到這波元宇宙概念股的下跌,可以說正好撿便宜,資金氾濫是過去兩年投資界最主要的推手,股市、房市、虛擬貨幣的大漲不足為奇,橫空出世的NFT在馬斯克帶頭掀起名人圈風潮後,根據NonFungible的統計,今年一月以來,NFT市場的總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約 2.36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總交易額的三.八倍左右,參考比特幣的發展過程,可預期元宇宙ETF不會只有一檔,估計等到五月之後,元宇宙概念股又會再起。
資金湧入避險 上半年金融股天下
上半年應該是金融股的天下了,真是十年風水輪流轉,自從1995年微軟推出Windows視窗軟體,進入到個人電腦時代後,三十年來,台股的多頭總司令就是電子股,金融類股指數在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見到1920高點後,整整十年期間(1997-2008年)金融類股指數進入空頭探底走勢,最低來到434.22點,很有意思的是,就在聯準會祭出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金融類股指數卻在2009-2016年之間震盪打底。
更有趣的是,就在2020年疫情爆發,美國無限量貨幣寬鬆+舉債三.六兆美元刺激經濟,結果金融類股竟然連續六季上漲,而且距離1997年的1920.17前高點僅差6.85%,估計六月或八月就可能創新高。
金融股之前的投資觀念是波動率低,殖利率不差,適合定期定額存股,正是因為有這批買盤進場承接,所以才讓資金回流金融類股,在2009-2016年之間震盪打底。
而長達兩年還看不到盡頭的疫情,讓許多店家關門,債務上升,等於擴大了銀行利息收入的來源,現在面臨高通膨,台灣央行表示今年一定會升息一碼,調回到疫情之前的水準,利差擴大,自然預期金融股的獲利增加,但更重要的是台股站上萬八,壽險投資股市的價差,加上現金分紅,才是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這點在去年第三季財報公布時,已經反映過一次。
預估年內即可能完成縮表
市場押注聯準會政策將是上半年金融股上漲的主要題材,如果聯準會有超乎市場預期的決策,必將引導資金湧入金融股避險,這對於去年第二季起漲的貨櫃三雄將造成資金排擠效應。
當前華爾街預期聯準會將於今年三月開始升息,六月縮表。這點在鮑爾參議院的聽證會上有較明白的表態:「2022年晚些時候我們可能允許收縮九兆美元資產負債表規模,隨著我們度過2022年,我們將使政策正常化,這次削減資產負債表將會『更早更快。』」
其他聯準會官員也表示,希望央行在升息不久之後就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從這樣來看,不排除年內就完成縮表,這很有可能是支持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站穩2%的基礎。這個預期要謹記在心,至少上半年如此,如果有超乎預期之外,那麼會加速資金回流金融股。
旺季將過去 運價觸頂拉回
如何看待貨櫃股?這是個好問題,想必已經有很多人提示到,既然年終都有四十個月,大股東提前轉讓持股到信託(可能是避稅需求),那麼對股東應該不會太小氣,以50%的股利發放率來預期可能有一波除權息行情。
這種觀點放在其他股票應該是成立的,但唯一的例外是景氣循環股,特別是股價跟現貨價有直接掛鉤關係的股票就不太適用,例如DRAM、面板就是。
那麼這兩年市場在炒作貨櫃三雄時,應該都是看著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的波動來操作,所以嚴格來說,貨櫃三雄其實應該歸類在景氣循環股,特色就是「買在虧損、高本益比,賣在獲利、低本益比。」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CCFI指數還在創新高,美西美東港口還在大塞港,但是貨櫃三雄股價過了聖誕節就開始拉回,更不用說貨機空運價在農曆春節前頻創新高,同樣的航空股也是利多不漲反跌,多多少少跟傳統旺季即將過去,儘管仍有許多訂單需要消化,但報價觸頂拉回是合理預期。
對照金融股與貨櫃三雄的背景來看,因為兩者都適合大資金好進出的股票,大環境的改變,勢必引發一波資金大搬風的震盪。
資金大搬風 台股投資風格往價值投資傾斜
截稿日當晚正好遇到美國將公布2021年十二月CPI數據,FactSet調查的經濟學家預計,十二月美國CPI月增率將上漲0.5%,年增率上漲到7.1%,這將是自1982年二月以來最大年度漲幅。目前這波通膨高峰預期將在一月和二月達到7.3%左右,然後在春季開始持續下降趨勢,這當然是在暗示來自運費上漲的壓力將在春季暫時放緩。
一月十二日收盤可發現台塑、南亞股價突破均線壓力,台積電重返所有均線之上,台股的投資風格正在往價值投資傾斜,在這些大型股的支撐下,加權指數在農曆春節前可能會續創新高,形成中小型股與大盤指數分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