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品牌,已經有30年經驗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一場演講分享多年來創設品牌之路。施振榮說,以前做品牌,是不得不做,這30年PC廠商做得真的很辛苦,宏碁還因此放棄了兩次賺大錢的機會。
#@1@#當年,在產業變化過程中,有一個生產主機板的機會,主機板利潤比PC高很多,也比較簡單,宏碁的人出去開精業、華碩都賺大錢。施振榮表示,作品牌的宏碁不能做,因為其他電腦(雜牌電腦)用了宏碁產品,跟消費者說裡面也是acer,我自己賣100元,他們卻只賣80元,就會打到自己。第二次犧牲,是做代工和品牌的衝突,不只因為品牌做大後產生的衝突,還有管理、文化、資源分配的衝突,使原來製造的競爭力慢慢消失,客戶因此去找新選擇,當原本市場的老二有了訂單數量後,競爭力就超過你,像現在台灣的NB廠都是做代工起來的。此外,過程中切忌打輸不起的仗,施振榮回想起1996年TI(美國德州儀器)打電話詢問宏碁接收NB部門的意願,他回答,沒有興趣,對方居然說:「付你錢,幫忙買過去好不好?」後來宏碁找了20多人去美國看TI的NB部門,評估後發現,原本TI允諾給宏碁幾千萬元來接收,根本划不來,施振榮馬上跟對方回覆說要1億元,才勉強接受。後來交易完成,媒體一公布,TI股價馬上大漲,因為TI自己做,可能要虧個3到5億元。施振榮表示,現在看來宏碁還做得不錯。BenQ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一案,施振榮說,他們可能看到宏碁買TI這個成功例子,覺得可能是難得的機會,再加上對方這次更大方了,願意付2.5億歐元,明基可能無法拒絕誘惑,進去後就吃不消了。施振榮說,做品牌的大忌,不要心想「我有錢就可以做品牌」,關鍵在你有沒有創新的產品(競爭力),並為產品找到好的合作夥伴。
#@1@#像是研發、廣告支出,該花幾千萬就是幾千萬,但是IT這個產業,若是產品沒有競爭力,預測沒有做好,庫存所虧的,都是好幾億元。施振榮強調:「很多人都栽在庫存。」背後又有產品競爭與通路兩個因素。品牌就像做整合者,施振榮分析說,最好像是acer以及ASUS這種剩下4個字的公司,要去找各個產品最會製造的人來做,充分外包,但責任無法外包,像是顧客反映作業系統問題,不會找微軟而是找宏碁。施振榮指出,現在是發展台灣品牌的時機,理由之一,台灣至少有雙A的成功示範;之二,國內ODM都是世界級的規模,而被整合者就在隔壁,美國來整合台灣的資源,和我們去整合隔壁的人,有效性差不多;當然我們會比較有效。施振榮說,過去自己做品牌花了2、30年;台灣要做品牌至少要花30年,所以品牌不該從今天才做,昨天就該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