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營收連續成長條件嚴選之下,「德勤亞太高科技、高成長500強」(Deloitte Technology Fast500 Asia Pacific 2007)於12月初公布在亞太地區成長率前500名科技企業名單,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及台灣等多國公司上榜,我國入選99家最多。2002年,由全球各地會計事務所組成會員之德勤全球(Deloitte)開始調查,以公司3年間的收入平均成長率為評審標準,台灣則由德勤全球會員的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協助調查。進榜企業之營運內容涵蓋互聯網、生物科技、醫藥、科學及電腦軟硬件,再加上泛亞地區的調查範圍,從廣處,可看出各個國家科技產業之競爭力與各自長處,若從個別公司看可分析出獨有的成長因素與條件。
#@1@#就進榜國家來看,台灣公司占據最多名,而入選的印度公司則由2006年的54家增至82家,顯示印度這個技術迅速發展的國家嶄露頭角。入選的南韓科技公司數目雖然和印度一樣,但卻比去年下跌18%,而日本和紐西蘭的科技公司數目則較2006年分別增加21%(達63家)和22%(達38家)。解讀產業分布,軟體業是2007年表現最佳的行業,有129家高成長的軟體公司入選。半導體、元器件及電子業,以及通訊及網絡行業逐漸迎頭趕上,分別有120和83家公司入選,占居第2、3大族群。今年上榜的成長公司前5強中,台灣由力銘科技與碩達科技包辦了2、4名,而受評比500家企業中,成長第1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江蘇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第3名為澳洲Mobile Data Group Pty. Limited,第5名是北京開拓天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分析過去3年上榜的台灣公司,涵蓋了未上市、興櫃公司名單,許多入榜者後來成功地通過上市、櫃審核,讓早期投資者獲利頗豐,股王華碩電腦、益通光能、宏達電、伍豐、茂迪、華擎都來自於該榜單,使得德勤的評比儼然有台股「小聯盟計分板」之稱,也可成為尋找具投資價值標的之參考依據。而2005年上榜的33家興櫃公司中,更有14家公司後來成功掛牌上市、櫃,例如,因wii晶片暴紅的原相科技(3227),在2005年排名第114名;而排名第105的電池類股加百裕(3323),更在上榜2年後順利上櫃,還有排名在更前面兩名的GPS股長天科技(3431),和原相一樣,上榜後隔年就上櫃。另外上市櫃的還有聯鈞光電(3450)、晶睿通訊(3454)、玉晶光電(3406)、英華達(3367)、圓創(3298)、東捷科技(8064)、律勝科技(3354)、致振(3466)、泰谷光電(3339)、天騵生化(3205)、鐵研科技(3369)。分析2007年公布榜單,興櫃及公開發行等公司合計44家,占45%左右,上櫃公司有35家,占最大宗,上市公司有20家。若自2005至2007年觀察,連續3年均上榜(即營收連續5年成長)的13家公司中,上市有4家,上櫃有6家。值得一提的是,東捷科技、加百裕、長天科技、晶睿通訊都是上市櫃前就進榜的公司,也是連續3年都進榜的公司,以此條件來看2007年榜單,還未上市櫃剩下3家公司,分別是宏捷科技、協泰國際和景岳生技。當中,景岳生物科技自2001年創立,以生產能夠防止蛀牙的口含錠、益生菌「ADP-1」打響名號,其「功能性益生菌 GM-080」榮獲2006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牙齒保健產品--保亦康」榮獲 2006 年「國家新創獎」,在2006年於Fast500中排名第256名,今年則進步20名至第236名,3年平均營收成長率為218.8%,為一被法人看好潛力的公司。
#@1@#而連續上榜3年的上市公司裡面,排名最前面的是精成科技(6191),3年來營收平均成長215%,可惜名次從2005年的59名下滑到今年的237名,其餘景碩科技(3189)、長天科技(3431)雖然平均成長率都有143%以上,但排名均為逐年下滑,唯一上升的是美律(2439),3年平均成長有195%,也反映出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以IC封裝設備、 LCD製程、自動化及檢測為主的均豪精密(5443),是連3年上榜上櫃公司中,唯一排名逐年成長者,2005年排在第277名,06年前進一個排名,今年公布排名大幅躍進到第198名,換句話說,別人也同步成長,但是它成長得更快,3年平均成長率為251%。其餘茂迪、群聯、加百裕、東捷、晶睿雖然連續3年上榜,但是排名日趨退後,衰退最大的是晶睿通訊,排名從2005年的24名掉到今年的421名,衰退名次居然高達近400名,股價今年最高衝到212元,至12月14日為止,剩下79元。
#@1@#若觀察連續2年進榜的公司,上市公司中有華寶(8078)的116名排名最前,去年營收715億元,連續3年營收平均成長達410%,其排名由去年的210進步了1百多名,可惜今年前11個月營收458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9%,看來明年很難上榜。最令人驚奇的是老字號華碩電腦,2006年排名312名,今年排名衝到117名,3年平均的營收成長有408%,大幅進步,顯示其不斷推出新產品奏效,更讓人振奮的是,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營收達5424億元,較去年同期3246億元成長67%,現在華碩加緊品牌與代工分家策略,還推出叫好又叫座的EeePc產品,明年華碩的成長潛力不容小覷。而新世紀光電、華擎科技、宏達電、全懋精密等4家公司,名次是衰退的。名次掉得最多的是華擎科技,從68名跌出200強以外的262名,其今年前11個月累計營收恰好也比去年同期衰退28%,只有85億元;衰退名次沒有那麼多,但是跌落幅度和華擎一樣大的是新世紀光電,從46名跌到186名,明年可能再也看不到其3年平均287%的營收成長。至於上櫃股中,連續2年上榜且排名成長的只有浩騰科技(5364)一家,排名由去年的334名大幅躍升到112名,整整躍進了222名,3年平均營收成長高達419%,慶幸的是,今年前3季營收仍有47.6億元,年增率有71.89%,至於全年是否還能維持高成長,還要持續觀察。其餘幾家上櫃公司中天生技(4128)、台翰精密(1336)、類比科(3438)、凱崴電子(5498)、威力盟(3080)等等排名均衰退,台翰精密雖然平均3年營收成長率有2.47倍,但卻是排名衰退最大者,從33名,掉到203名,整整退後了200名之多。
#@1@#如果說上榜超過2年,但是排名逐年落後是衰退的徵兆,那麼,初次上榜的公司就意味著有連續上榜的潛力了,而今年首度上榜的又有哪些公司呢?上市公司有11家今年初次上榜,表現最搶眼的是群創光電(3481),2004年全營收只有42.6億元,在富爸爸鴻海大力支持下,2005年9月正式量產,當年營收暴增為513億元,成功突破原來有面板雙虎之稱的友達、奇美的市場,去年再度成長,並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驚人的1051億元,3年營收平均成長率2432%,不過可想而知這類因突然跳高的營收所推動之成長排名,往後幾年不容易再看到。其餘華亞科(3474)、精英電腦(2331)、創意電子(3443)、大立光(3008)、瑞軒科技(2489)、南電 (8046)、11月底才上市的達方電子(8163),準上市公司晶彩科(3535) 、一詮精密(2486)、美齊(2442)等,排名從73名到464名不等,平均3年營收成長從603%到108%,從此名單中可看出,面板或者相關零組件、設備產業仍是過去3年成長的大宗,Dram、LED則是零星表現。至於首次出現在榜單的上櫃公司,以迎輝科技的3年356%平均成長率最高,排名在140名,也算是領先了75%的公司,剩下的尚有曜越科技(3540)、聯上生技(4113)、聚積(3527)、力致(3483)、昇貿(3305)、應華(5392)、宏森光電(3522)、光洋應用材料(1785)、擎亞國際(8096)、中美晶(5483)、迅杰(6243)、華電網(6163)、凡甲(3526)、位速(3508)、伍豐(8076)、合晶(6182)、尼克森(3317)、華宏新技(8240)、新漢(8234)及陽程(3498)。從名單可看出,產業範圍頗廣,從太陽能、封測到機殼、散熱模組、IC設計、面板、生技通通都有,可解讀為個股的短期現象,至於明年還會不會上榜,要看個股表現了。
#@1@#為了掌握前瞻者的觀點,本次Fast500評比亦針對了上榜之CEO對未來的期望及關注的議題進行調查,不但可深入了解科技業翹楚的成功秘訣,亦顯示進步中的公司對未來之計畫和挑戰。調查結果清楚顯示,亞太地區高成長科技公司CEO信心創下新高,近9成的CEO對公司未來兩年保持高成長表示十分或極度有信心。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表示,他們選擇以產品創新、產品定制及完善新科技等途徑達到「本身業務增長」(50.2%),讓公司在2008年保持成長動力。德勤澳洲企業財務顧問服務首席合夥人Ian Thatcher表示:「亞太地區科技公司的CEO已有豐富經驗,可發揮潛力及達到遠大的成長目標,其他有利因素包括經濟情況普遍穩健、商業環境改善,以及政府視科技行業為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調查指出將業務轉移海外的需求急升,大部分亞太地區CEO(80.7%)相信在海外尋覓人才至關重要或頗為重要,較2006年的調查結果(47.3%)大幅上升。在18%的受訪公司中,有超過15%的員工是海外僱員。CEO預計這個數字在5年內會上升3倍,並將構成重大的結構性挑戰,原因是公司希望被視為環球企業(53.3%)、節省成本(20%)及本地技術人才短缺(12.7%)。
#@1@#因此,Ian Thatcher分析指出,「為了保持卓越的成長表現,過半數(53%)受訪的CEO視招募和留任人才為保持成長的關鍵因素,而人才問題更是難以應付的挑戰。員工的流動性不斷提高,而就業市場的流動性也遠比以前高,企業為招聘和留任人才耗費不菲。約31%的首席執行官對勞工成本上升及/或難以羅致技術人才表示關注。有鑑於此,超過80%的CEO採取不同的聘僱管理策略,並積極向外尋覓人才。」為了建立有國際競爭力,並面對本地技術人才短缺和節省成本的壓力,加速推動了企業將業務轉移海外。由調查結果得知,目前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把高需求的複雜技術移向海外,其中包括31.8%的研發、技術及工程設計及20%的營銷研究工作。然而,將業務轉移海外也帶來了新問題─接近43%的受訪CEO表示,管理偏遠地區的業務是最大的挑戰,這需要適當的監督和更佳的管理技巧。調查發現的另一項新趨勢,是接近80%的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相信環保是「經營正道」。亞太地區科技公司的主要環保措施是節約能源(40%)和減少廢物(33%)。與歐洲、中東及非洲的調查結果比較,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在兩方面領先外地同業,包括減少廢物(33%,歐洲、中東及非洲比率為11.6%)和推動環保(只有7%的公司沒有進行環保計畫,歐洲、中東及非洲的比率則為30.7%)。
#@1@#Thatcher先生表示:「獨占鰲頭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江蘇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是以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潔淨技術締造成功商業模式的好例子。這令科技公司更加相信,重視環保不單是經營正道,更符合商業利益。78%的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承認需要推行基本的環境保育項目,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趨勢,而且帶來發展新業務的好機會。」調查的背後也顯示出,節能趨勢已經被大部分的CEO認同。Thatcher先生補充道:「2007年顯現亞太地區為驚人成長的一年。在成長動力推動下,亞太區將繼續成為投資和資金熱點,並於2008年保持蓬勃發展。亞太地區科技公司CEO普遍相信目前的成長趨勢可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