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於農曆年後發布隱形眼鏡出口統計,指出台灣隱形眼鏡2021年出口值創新高,2021年一至十月出口總值達新台幣320億元,可望成長8%,一掃連續兩年出口負成長的陰霾。而且今(2022)年需求復甦,可望持續成長。法人也看好台灣隱形眼鏡類股今年的業績表現,紛紛調高目標價。
具有電子代工廠DNA
隱形眼鏡製造須通過主管機關的嚴格認證,不僅製造具有門檻,品質控管也相當嚴格,競爭門檻高,且隱形眼鏡少量多樣,若需求未達一定規模,設置工廠不符經濟效益,也因此造就台灣隱形眼鏡大廠的商機。
台灣具規模的隱形眼鏡的廠商高達十三家,許多都具有知名電子代工廠的「富爸爸」,挹注資源。例如晶碩(6491)即是和碩與景碩投資,望隼科技(4771)則由長華電材(8070)轉投資。這些電子廠也把電子代工的科技DNA如自動化製造、品質控管等Know-How帶入隱形眼鏡製造,成為台廠爭取外銷訂單的憑藉。
隱形眼鏡可說是除了電子產業以外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是醫材外銷的大宗,每年台灣醫材出口總值約一三○億新台幣,而隱形眼鏡就佔了14%。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隱形眼鏡以出口為主,近年直接外銷比率約七成五以上。2014年出口金額突破二億美元,2018年增至4.3億美元。
吸引外商訂單的原因,除了功能與舒適度的提升以外,台廠積極開發瞳孔放大片、彩色隱形眼鏡、散光片及多焦點鏡片,滿足品牌大廠的需求,讓隱形眼鏡出口連年成長。
目前中國與日本為台灣兩大隱形眼鏡出口國,佔出口總額83%。主要原因為70%中國自有品牌沒有自有工廠,而日本市場雖然善於設計,然而就經濟效益而言,委由具有OEM與ODM的台廠代工,才符合其經濟效益。
疫情影響有限
受制於新冠疫情,隱形眼鏡需求萎縮,2019年及2020年台灣眼鏡出口連續兩年衰退,也導致隱形眼鏡類股股價下滑。以精華光學為例,其股價在2021年十一月就下跌了三成左右。然而,隱形眼鏡未來需求仍將持續成長,也將挹注業績同步向上。
經濟部二月初發布的產業出口統計就指出,雖然2019年及2020年連續兩年負成長,但也只是小幅下滑。以2020年為例,僅下滑了2.9%,但到去(2021)年,國外訂單即回溫,全年出口金額5.3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成長23.5%。
產能可望持續成長
法人指出,隱形眼鏡大廠對未來的布局並沒因疫情停歇,儘管有少數受疫情影響,有勞力調度不足的問題,但龍頭大廠疫情期間仍進行自動化擴產布局,提升產能利用率,這些都將有利於提升其營收與毛利。
事實上,各隱形眼鏡大廠也紛紛交出業績大幅成長的亮麗成績。以晶碩為例,2021年全年營收即成長四成以上,營收達55.95億元,望隼科技發布財報,2021年營收成長達六成以上,達到14億元。
今年疫情可望停歇,且在疫苗施打率逐漸普及,各國紛紛採取與「病毒共存」的解封政策下,預估隱形眼鏡可望復甦。而現代人3C產品片刻不離身,眼球不時緊盯螢幕,在「元宇宙」趨勢下,視力矯正需求大幅成長。
今年業績將比去年好
而不必手術即可矯正視力的隱形眼鏡,將成為改善視力的首選。尤其每日使用的日拋隱形眼鏡市占率已經高達五成,其市場需求勢必將大幅成長,隱形眼鏡族群未來仍是生技投資人必須留意的類股。各隱形眼鏡代工廠的接單情形,是觀察各台灣隱形眼鏡代工廠的關鍵。
不過,曾為生技股股王的金可-KY(8406),則於去(2021)年十一月底左右宣布將由霸菱亞洲等私募基金以總交易金額新台幣272億元,溢價達38.6%,以每股新台幣280元的價格收購金可百分百股權,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私有化下市。此消息一出,短暫引發部分市場疑慮。
不過,多數法人對此仍樂觀看待,或持中性看法。舉例來說,摩根士丹利研究報告即指出,金可基本上是以管理階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的方式併購。此消息曝光後,對其股價有正面幫助,畢竟其收購價格是2022年本益比的14.2倍,相較於 2017年之後11~32倍的本益比,具有一定吸引力。
只是中國大陸為台灣隱形眼鏡的主要出口地區,而金可在中國隱形眼鏡市場,無論是自有品牌或代工,線上電商或實體店面都居領導地位,其私有化後,外界可能比較難以掌握整體隱形眼鏡行業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