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逐漸明朗,今年就是個整理年。原本各國政府因COVID-19疫苗接種普遍達到70%覆蓋率,全面解封是遲早的事,疫情紅利股早就在去(2021)年退燒,例如遠距辦公的ZOOM、防疫的口罩的恆大、快篩的泰博等。
到了去年十二月聯準會表態升息縮表立場,科技股迎來本益比的修正,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跌了18.63%,那斯達克指數跌了16.08%。二月二十四日開啟的俄烏戰爭,讓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吐出:「確定今年通膨居高不下」,於是第一季財報將成為另一個市場的震撼教育。
儒鴻三月九日表示原料價格從年初至今已經漲了30%,感受到廠商都比較擔心通膨問題,成本沒辦法完全轉嫁,今年的成衣需求沒有去年那麼緊,出貨量下降,但ASP提升較多,營收仍可維持年成長,只是成長幅度不如去年,法人調降全年EPS預估數,三月十日爆量跌停,十一日續跌3.42%。
流動性風險提高 營收年增幅恐不如去年
相信儒鴻面臨的經營情況,應該會適用在大多數企業,即在通膨持續上漲的環境裡,今年想把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應該是不容易,第一季財報的第一關就是毛利率。而營收年成長幅度不如去年,甚至因抵制俄羅斯而退出俄國市場,也會面臨營收減少的處境。往年經常扮演經濟救火隊的中國,今年在李克強坦言:「達到GDP 5.5%的目標不是容易的事。」換言之,中國的消費力自保都有困難,更談不上填補上俄羅斯的總需求。
所以今年的股市就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2009~2010年的V型反彈後,遇上了2011~2013年的歐債危機,流動性風險提高(俄債違約風險、俄股持續關門),股市呈現高點到低點-27%的探底走勢,如果用同等振幅來估算的話,從18618高點拉回27%,哇!以後要把手綁起來,不能輕易進場抄底,一次錯誤,可能把前兩年賺的都吐回去。
截至三月十五日為止,外資今年已經賣了5075.44億元,照這個速度持續賣下去,不知道今年會不會破兆元賣超,可以確定的是,外資還在賣半導體(台積電賣超2081.56億元)、載板、顯卡、金融等族群,可能在俄股開門之前,外資都會持續賣股求現。
中國封城 大宗商品漲 影響第一季毛利率
值得追蹤的是,就算是三大法人都買超的長榮,也不見得強勢,本周號稱是貨櫃輪的超級財報周,先是三月十四日陽明宣布現金股利20元,股價開高到136.5元,差一元平137.5元前高,利多不創新高的情況下,引發貨櫃輪的獲利了結賣壓。
有網友提及去年七月的陽明180元現增案,當時也是市場焦點,同時也正好遇上長榮法說會,結果利多出盡,股價從234.5元高點跌到83.6元,整理三個月,這次會不會又歷史重演,從三月十五日走勢來看,可能又是利多不漲的格局。
值得留心的是,這波領跌的股票都是業績股,而且是法人持有的股票,例如矽力-KY、世芯-KY、AES-KY、亞德客-KY、譜瑞-KY等等,KY類很多,恰巧又遇上中國疫情復發擴及二十七省,封城造成許多電子廠也配合停工,情境有如前年武漢封城後的縮小版,雖然目前還不知道會影響營收多少比例,但同時間又撞上俄烏戰爭的大宗商品大漲,估計第一季財報的毛利率會受到影響。更重要的議題是,高通膨傷害了消費力了嗎?
供應鏈瓶頸惡化 成本轉嫁客戶未必買單
供應鏈瓶頸所造成的不確定性因俄烏戰爭進一步惡化,今年還能像去年一樣,把成本轉嫁給客戶嗎?如果是,那麼貨櫃輪就還有類似去年那般的上漲行情。反之,如果客戶不買單,廠商接單賠本做,那運費只會出現有行無市,最終必然是運費下修收場。
更不用說,因抵制俄羅斯發起戰爭,少了俄羅斯市場的營收,今年經濟展望必然不比去年順風順水,估計跟去年走勢差不多,可能要等到第一季財報結束才有像樣的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