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或改良產品,是創業致富最快速的終南捷徑,不少人誤以為唯有汽車、電腦等跨時代產品,才能擁有如比爾.蓋茲、福特般巨大財富,殊不知,極為簡單但有創意的發明與改良,同樣能為發明者賺進如山如海般的財富,例如翻新剪刀樣式的商人張小泉,便靠著不起眼的剪刀,一刀剪出富貴路。「南張小泉,北王麻子」,向是中國剪刀的代表性店舖,3百多年來分庭抗禮、不分軒輊,位於北京市的王麻子剪刀店,創立於清順治年間,位於杭州市的張小泉剪刀店,誕生於略晚的康熙年間。而兩家店迄今依然挺立,更是商界傳奇。雖然張小泉剪刀店是杭州最知名的企業之一,不過創店的張小泉,本籍卻不是浙江,而是安徽人,他的工藝技術傳承自父親張思家。張思家出生於明代末年,原本在以生產「三刀」聞名全明的蕪湖學藝,出師後帶著兒子張小泉前往安徽省黟縣開店,店名為「張大隆」。不久後清兵入關,安徽成為明、清兩軍的主戰場,張思家父子為了躲避戰亂,於是在康熙2年(西元1663年),舉家遷往杭州,店名依然叫做「張大隆」,即當今張小泉剪刀店的「元祖店」。
#@1@#蕪湖雖是鑄刀勝地,但浙江鋼鐵業發展更為悠遠。春秋末年,位於江蘇的吳國與位於浙江的越國逐強爭霸,兩國軍事競爭之下,鑄劍技術突飛猛進,越國的歐冶子更被稱為「鑄劍鼻祖」,雖然歷史學家對斬金斷玉的龍泉劍存在與否,2千餘年來爭論不休,但浙江鑄鐵技術領先其他地區,卻毋庸置疑。張家父子遷至杭州後,不但學到更高超的鑄鐵工藝,也採用了更高品質的鋼砂,打造的剪刀銳利、輕巧、抗鏽,大受消費者歡迎,成功打響了「張大隆」的品牌。當下,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仿冒王國,但仿冒的歷史並非自今日起,而是自古有之。「張大隆」雖然生意蒸蒸日上,卻有愈來愈多同行,打著「張大隆」的名號瓜分、搶奪市場,當時並無智慧財產權的觀念,張思家對此根本無能為力,只能任由對手恣意仿冒;到了張小泉接掌家業後,為了與愈來愈多的仿冒品對抗,乾脆把店名改為「張小泉」。
#@1@#自幼跟著父親打造剪刀的張小泉,技藝比父親更為精湛,打造的剪刀樣式也更為多元,更貼近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張小泉」的業績,遠比「張大隆」更為興旺,張小泉的知名度也大大超越父親張思家,民間傳說甚至穿鑿附會,張小泉正是彎柄剪刀的發明人。傳說中,張小泉家中原本以打造鐵錘為業,而當時市面上只有直柄剪刀,而無彎柄剪刀。張小泉搬到杭州後不久,住家附近一口大井的井水竟然變黑,造成附近數百戶居民無水可喝,不知如何是好。原來井水變黑,乃是2條千年雌雄蛇精來此交配產卵,深諳水性的張小泉將雄黃酒淋滿全身,帶著大鐵錘跳進井中,奮力將2條蛇精打死,成為當地的英雄。周處打死蛟龍後從軍,張小泉在井中看見2條蛇精雙頸交纏,則是突然靈光一閃,回家後畫出彎柄剪刀的圖式,立刻照圖打造了一把彎柄剪刀,使用起來比直柄剪刀更加得心應手。從此彎柄剪刀流行,張小泉也從打蛇英雄,變成剪刀業巨擘。
#@1@#張小泉打蛇與《白蛇傳》,在浙江同樣家喻戶曉,是蛇傳奇的兩大經典。只不過,張小泉剪刀店之所以大發利市,須歸功於乾隆皇帝。乾隆第2次巡視江南,將原本只行銷於東南省份的張小泉剪刀,帶回紫禁城,從此張小泉剪刀晉身御用貢品,有了皇室加持,張小泉剪刀就此遠近馳名、暢銷全清,成為剪刀界的「南霸天」。不過,張小泉剪刀店打響名號後,仿冒者同樣絡繹不絕,杭州甚至有「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之稱,而張小泉過世後,兒子張近高接掌剪刀店,他未如父親改店名,而是在剪刀的張小泉字樣下,加上「近記」兩字,象徵正宗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