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白名單拚全鏈復工,產業斷鏈危機開始紓解,台指期拉高結算,權王台積電開始回補缺口,戰爭重建加上唐山封控,鋼鐵族群不弱,塞港與物流都供不應求,航運股今年仍大賺,電動車加速成長,目前船票、機票、車票通通搶手。糧食危機助漲農糧股欲小不易,而疫情升溫刺激快篩股擴及生技族群一波輪動,台股在電子成交比重未回溫前,由各式傳產業績股擔綱表現,撐持大局。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指通膨、升息、戰爭、疫情等利空盡出,台股最壞情況已過,去年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逾4兆創史高,今年配息至少2.6兆,平均股息殖利率上看5%,而目前台股本益比已近13倍,較十年平均本益比14.8倍為低。
再生能源為企業永續發展(ESG)必要條件,六年來政府已發出逾百萬張再生能源憑證(約十億度綠電),完成綠電憑證交易的,光是台積電就占了九成八,而台積電近三年買到的綠電憑證約四分之一為太陽能發電,七成五為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成本已較十年前大幅下降,未來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每年將可新增發電量55億度。而潔淨能源有長線發展優勢,投資綠能發電包括電廠、儲電設施、智慧電網等領域,相關持續開發綠電參與能源轉型的綠能發電供應鏈,未來成長爆發力可期。
追蹤趨勢向上的產業是《理財周刊》封面故事的特色,本期聚焦因疫情延宕的離岸風電工程,正在拚命趕進度。離岸風電族群蟄伏良久,下半年將進入認列高峰期,有機會展開逐步熱身墊高行情。另外,ABF載板市場供需缺口高達兩成,預估仍會持續至明年,相關個股業績成長曲線會說話。